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建设高校教学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17-07-3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高校教学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大学之道以教学为本,落实在专业层面;教育之道以教师为本,落实教师主体责任;教学之道以师生互动为本,落实在课程教学中;质量之道以产出为本,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

7月27日下午,国育智库大讲堂第九期开讲,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李志宏就建设高校教学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作专题报告。以下为报告内容:

新时期本科评估制度架构

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平台、两个支柱、三个保证、四个体系。

 一个平台是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两个支柱是高校评估和专业认证,组成了高等教育评估的两个部分。通过数据平台和两个支柱形成了三个保障;三个保障是内驱力(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推力(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国际影响力;四个体系是最终形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体系、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体系、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工作体系、高等教育信息发布工作体系四个体系。

在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拥有了五个新特点:一是拥有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新理念;二是拥有了强调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五个度”的新标准;三是拥有了运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实现点面结合、内外结合、周期性评估与质量常态监测结合、学校自评报告与数据分析报告的有机结合的新方法;四是拥有了以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察走访、问卷审阅、问题诊断、交流反馈为代表的评价新技术,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公正评价;五是强调营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新文化,让自我保障、自我评估、自我监测、以评促强、追求卓越升华为大学文化,成为大学的文化自觉。

合格评估的重点可以概括为“四、三、二、一”。四促进,即促进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三基本,即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两突出,即办学定位突出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突出应用型;一引导,即引导高校建设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另外还需要把握三个基本,学生本位以及转型发展三条主线。

审核评估与合格评估的区别 

➤ 模式不同。审核评估是一校一标准,“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 重点不同。审核评估注重评价新标准的“五个度”要求

➤ 方法不同。审核评估注重数据分析,访谈为主,材料为辅

➤ 结果不同。审核评估没有通过不通过之分,最终出具写实性报告

➤ 理念不同。审核评估中学校是质量保障与评估的主体,评价由专家组与学校协商共同建构

➤ 审核评估强调学校关注如何说、如何做、效果如何、如何改进这“四个如何”

高校在评建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 认识不足。认为评估是教务处和评估办的事,与己无关

➤ 重材料准备,轻评建工作

➤ 重成绩展示,轻问题挖掘

➤ 新的评估理念在高校自评自建中体现不够

➤ 教学规章制度的系统与科学,规范与激励,制定与执行存在不足

专业的三级认证体系 

依托国家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平台3.0,构建三级认证体系,对全国专业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三级认证。

➤ 第一级认证为基本质量认证,代表专业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基本质量达到要求

➤ 第二级认证为国家质量标准认证,代表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家颁布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要求

➤ 第三级为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线,门槛最高,代表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质量标准要求,为国内一流本科专业教育

当前高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在专业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 人才培养理念与国际先进理论没有同频共振

➤ 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标准

➤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 以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 质量保障落实不到位

试点院校对于专业认证的五个“看重” 

➤ 看重认证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 看重认证标准对从传统教学模式向OBE模式变革的引导

➤ 看重认证的举证方式对促进院系规范自身管理和落实各个教学环节要求的促进作用

➤ 看重同行评价,特别是行业专家参与对传统的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变革的推动

➤ 看重持续改进机制对促进专业办学水平和竞争力提升的保障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点

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基本原则 

➤ 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社会更满意

➤ 过程方法的原则,使管理过程更流畅

➤ 全员参与的原则,使全校上下形成合力

➤ 环节可测量原则,使关键节点可检测

➤ 持续改进的原则,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共性规律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职责不明确;未覆盖质量的全过程和参与质量活动的全体人员;监控内容不全面,对实践教学监控不够;系统的自我评估制度尚未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框架设计很好,但不可测量;重监督轻控制,重形式轻改进,重规范轻激励。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共性规律:

➤ 目标和标准设定是质保体系建设的前提

➤ 条件保障是质保体系建设的基础

➤ 过程管理是质量保障体系的重点

➤ 完善的自我评估制度是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

➤ 反馈、调节、改进是质保体系落脚点

➤ 质保体系须形成闭环(PDCA循环),自我完善,不断提升。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趋势 

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理念。不止985、211高校可以办出一流的教育,高职高专院校、新建本科院校也能办出一流教育。像举重比赛一样,90公斤级有世界冠军,48公斤级也有世界冠军,这两者是不可互相替代的。

一流教育至少具备六个特点: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及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用心”从事教学工作;先进的设施条件和有效利用;科学的管理和服务;优秀的大学文化和鲜明的特色;高质量的毕业生和社会的声誉。

针对目前对教学关注不够,唯职称、唯论文倾向的问题,教师考核也会逐步转变为全面考核教学、科研、服务、发展,分类考核、分类管理,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今后特别应重视对教学业绩的考核,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激励政策相结合,以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内在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影响质量的短板,今后要通过八个转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灌输课堂向研讨课堂的转变、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的转变、重研轻教向研教融合的转变、重教轻学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共性培养向因材施教的转变、终结评价向发展评价的转变。

 


(通讯员 王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