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反思,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

发布时间:2017-08-17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高校应如何迎接挑战、改革创新,更好地“质保”工程教育。黑龙江工程学院副院长叶树江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系统阐述,以下是报告要点+全文。

一、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等教育经历了由精英化阶段到大众化阶段最终到达普及化阶段的发展。其中,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不同质量维度相对单一,学术型大学的理念、模式基本完善;在大众化阶段应用型高校的理念、模式基本完善,形成以大学和专门学院为主体的多样化办学机构;普及化阶段出现了多样化的办学理念,形成终身学习体系。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反思,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

产业结构的巨大改变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为使人才供给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需依靠教育体系结构进行与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贯通机制变革以及职业教育向高层次方向发展的变革。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面对即将全面展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各种颠覆性新技术的产生推动了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的出现,最终推动调整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的改变。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培育壮大新动能,加速发展新经济。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三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高等教育应当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优化教育结构,着力开展深化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二、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包括教育规模发展、教育结构合理调整、教育质量保障以及效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评价。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高低首先反映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体现在学校提出的培养目标中。

教育结构调整主要从实施专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知识能力素养结构两方面进行。一方面,通过打造地方急需的应用型专业群,提高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符合度。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传统专业,提升新兴专业,促进学校整体专业结构优化。通过改进人才需要的知识结构、学生所需要的专业思维结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等,实现专业自身内部的结构优化,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本科教育必须坚守结构化育人的思想。结构性知识、不可缺少的科学试验和专业实践以及必要的社会实践,是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途径。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社会需求,实现本科教育内容的结构化和多样化。同时运用结构化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弹性、灵活选择课程、小班教学和课堂讨论、综合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方向的引导和理性约束。

教育质量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概念,具有多重内涵。国际高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使用通用或可比较的国际化评价标准、以“学”为中心的增值性评价视角、以“证据”为基础的可持续的评价方式、以教育改进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的特征。大学教育质量与评价观经历了由关注投入的传统质量观向强调结果的新质量观的转变。传统质量观关注大学的资源、产出和声望水平,以教师教学和机构办学为中心。新质量观关注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以价值增值为质量评价标准,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质量保障体系

从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开始,共实施五次高校本科评估。评估方式经历了合格评估(1994-2002年)、优秀评估(1996-2000年)、随机评估(1999-2001年)、水平评估(2003-2008年)到“五位一体”评估(2009年至今)的发展。

专业认证是指由专业性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对美国公众来说,只有经过可靠的认证机构所认证的学校(专业)才是被承认的学校(专业);对学校或专业而言,认证实际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条件(有利于吸引学生,吸引投资);对学生而言,如果学校(专业)没有通过适当认证,在获取资助、奖学金、学分或学位被其他通过认证的高校认可、被其他国家接受其学位等社会认可方面均会遇到困难。

工程教育认证是职业工程师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工程技术人员流动的基础。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产业适应性;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反思,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逻辑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并通过各环节的反馈对学生培养过程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若干重要特征: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进行的教育的鉴定、评估。

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由非营利性的组织实施,由被评估专业所在学校自愿申请参与认证。

3.工程教育认证以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

4.注重学校或专业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工程教育认证提倡并服务于学校或专业办学目标的多样性。

5.以学生为本,重视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证理念。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教学内容设计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达成,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效果的评价。

2.成果/产出/结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从最终成果(顶峰成果)反向设计以确定所有迈向顶峰成果的教学的适切性。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想教什么,而是要达成高峰成果需要什么。

3.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常态性评价机制并不断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环节都要进行评价。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持续改进的效果通过学生表现来体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符合教育新质量观。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证理念体现了教育新质量观中重视教育过程的理念,成果/产出/结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核心理念反映了教育新质量观中关注教育结果,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的核心理念则对应了新质量观中关注价值增值的理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理念满足当代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了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法律以及环境等相融合的全人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也是一种以教育新质量观为指导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产教融合是行业高校办学和培养人才的重要路径,学校与行业应双向推进,形成体系化、制度化、契约化、互动共赢,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基础上,应推进5个对接:专业设置对接产业结构;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要求;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文凭对接职业证书;职业教育对接普通教育。

为实现真正意义的产教融合,高校与企业都应转变观念。高校要主动深入到企业中去,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积极参与、破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积极为企业开展急需的各种培训。企业应该有战略的思维,借鉴国外跨国公司的项目计划,提前介入到学校。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五个局限,教学局限于教书,教书局限于课程,课程局限于课堂,课堂局限于讲授,讲授局限于教材。教学的本质应当是培养学生会自己学、会思中学、会做中学的能力。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根本、思维是关键。教师作为数字时代的移民,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技术发展,顺应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发展。

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让“考生”变学生,让教师成“导”师,让教材成为参考书,才能实现中国教育的成功改革。

(本文由黑龙江工程学院副院长叶树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