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陈锋: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

发布时间:2018-01-10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产教融合迈向了新阶段。

2018年1月5日,《意见》专家组组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国育智库大讲堂作题为《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专题报告,首次解读《意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着眼于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产教融合迈向了新阶段。

一、深刻认识《意见》的重大意义

1.《意见》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另一方面,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服务。具体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服务的目标来讲,具有纲领性的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实施产教融合战略,这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石。《意见》始终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产教融合工作进行总体思考,在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总体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2.《意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见》紧紧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统筹推进,重点聚焦与就业市场、企业需求、创新创业直接相连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重点聚焦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落脚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服务供给,促进就业创业,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更畅通的就业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意见》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是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就是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为了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乡村振兴、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世界一流军队、人才强国等,教育强国特别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强国为实现这些强国提供服务和支撑。

 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职业教育强国,必须要有整体、系统的眼光,必须要从整个国家战略层面、现代化建设高度认识。必须把视野放在如何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衡量教育的发展创新为服务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强国建设所发挥的作用,这是教育强国必然包含的逻辑,也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监测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产教融合是解决高等教育强国和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关键的路径问题。《意见》将产教融合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促进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同时通过发挥高等教育对国家和区域创新中心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生动展现了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路径。

4.《意见》是对近年来产教融合实践的总结和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围绕推动产教融合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和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届三中和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任务,产教融合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2015年,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地方本科高校要“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

——同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对高等教育和“双一流”建设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明确要求。

——2016年,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国务院把出台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措施明确列入年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可以看出这是非常清楚的一个政治逻辑。

《意见》是对近年来产教融合实践经验的一次总结和提升。使产教融合整个体系更加系统化,特别突出产业侧如何主动参与到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产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明确了产教融合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

5.《意见》是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发展的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抓住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机遇,就是抓住了新时代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发展的机遇。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路径,是必然的历史性趋势。

首先,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和人才,必然要对原来的创新链进行重组,对产业链进行重构,对价值链进行重塑。产教融合不仅是加强教育界和产业界的联合、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本质上是要改变传统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产业链中加入科技和人才的要素,成为推动产业演化、升级、变迁的动力,对传统产业体系进行重构。反过来对教育链和人才链进行重构,进而重塑整个价值链。

其次,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和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机制。教育发展的初心在于“两为”和“两结合”,即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正是基于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和认识,基于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实践,推动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和职业院校改革和发展的一条主线、是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院校发展的竞争力轴心,也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院校的核心机制。

第三,产教融合是立足智能社会应对科技革命加速的关键一招。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形态、学校形态变革的发动、传动机制。在新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形势下,我们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给教育带来深刻变化。另一方面,科技革命进步的速率加快会引发社会的剧烈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组织方式,已经走到了需要历史性变革的关头。

二、《意见》在构建产教融合的“大格局”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一)强化顶层设计。《意见》首次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完善了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第一,《意见》强调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搭建了“四位一体”的架构。第二,《意见》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整个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层面,产教融合不仅适用于应用型高校,也适用于研究型大学。第三,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开展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突出其在二者之间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二)强化需求引领。《意见》强化需求引领,提出以需求为导向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落脚点也在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第一,产业发展的需求、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迫切需要必须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改善人才供给。第二,我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后,必须对接创新发展需求,提高人才质量。第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落在教育层面就是需要更加美好的教育,必须对接就业创业需求,畅通发展渠道,实现“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强化问题导向。《意见》在充分总结过去推动产教良性互动所出现的根本问题并予以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一,解决如何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问题,《意见》提出要发挥好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等。第二,解决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意见》着眼于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在建立价值共同体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为“引企入教”改革提供制度保障。第三,解决学校在发展转变的过程中的思想观念问题、路径选择问题、资源配置问题,《意见》提出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引导学校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第四,解决融合发展机制的问题,《意见》在强调政府统筹作用和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强化行业组织协调和第三方服务的作用,支持中介组织和服务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相关的服务。

(四)强化创新引领。产教融合是一项新的事业,推动产教融合必须注重鼓励创新,鼓励基层一线的首创精神。第一,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积极性,实现供需更好地对接和资源更好地配置,建立自我完善、自我升级和演化的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第二,由人才“供给-需求”单向链条,转向“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反馈,促进人才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第三,综合运用投资、财税、用地、金融等手段,推动政策和金融创新。第四,在实施产教融合的各个层面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发挥各方积极性的多元参与机制和多方协同推进的动力机制。第五,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

三、深化产教融合的思路与展望

先行者需乘势,后来者犹可追。《意见》将对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方方面面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把握未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第一,要认识到产教融合不止于一项政策,而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面向未来变革的核心机制之一,也是经济社会新阶段新发展方式的系统设计之一。

第二,对学校而言,必须以“大舰战略”为依托,融入创新链、产业链,实现人才、教育、科技、智库、创业、社会服务诸要素资源的集成。

第三,推动学校开放多元共享发展,打破原有的思维固化、时空局限、围墙封闭、学科藩蓠、要素分割、技术碎化。

第四,引发学校治理结构和编成结构改革,提高综合运用政府、财政、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师、学生、校友、专家、企业家)、科技、产业、社区、金融、国际合作等资源的能力。

第五,产教融合和科技革命的综合作用,正在导致我们对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底层基础架构的重新设计,这就是作为未来基础单元的智慧学习工场。

四、努力构建服务产教融合战略的国家级集成平台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立足汇聚创新要素,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使命,围绕产教融合,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对接国家教育改革需要,把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作为重要突破口,构筑推动教育改革的创新链、人才链和价值链,并为此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中心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准确把握《意见》精神,准确把握产教融合的战略方向,把产教融合作为核心机制贯彻到汇聚创新要素,引领教育变革的各个环节:

第一,为产教融合互联网平台、产教融合工程平台和机制化基金建设提供支持服务。深化“放管服”下管理服务模式创新,配合发改委、教育部搭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产教全要素的精准对接提供技术服务;系统开展产教融合金融服务的产品库、工具箱和服务菜单的设计,搭建产教融合金融服务平台。

第二,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企业相关研究。配合有关部门联合实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行业企业建设的探索,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指导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第三,推动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实验项目向深度发展。推动现有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实验项目向深度发展,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快速布局,构建更大生态、更多协同、更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第四,升级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计划。进一步升级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计划,深化实施中外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构建“平台对平台、学校+企业”的产教融合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教育和产能并肩“走出去”。

第五,启动智慧学习工场和长城计划多层次试点。推动大学形态变革,启动智慧学习工场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的多层次试点,探索未来学校初、中、高级形态。建立长城工匠标准体系,为学校提供菜单式的高质量技能培训,同时为企业一线骨干技术人员技能提升和产能过剩行业转岗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提供支持,为造就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大批岗位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服务。

第六,启动应用型高校(含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试点。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基础,要按照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重新定义教师与课程,建立课程创新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重构未来课程的供应链。

第七,开展学习贯彻《意见》系列研修、培训计划。围绕深化产教融合,中心将开展系列专题培训解读《意见》;充分挖掘产教融合的典型经验和案例,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和机制创新;继续办好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和“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积极营造全社会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