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产教融合的“融”与“合”丨《意见》系列研修班

发布时间:2018-03-23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3月19日—22日,第三期《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系列研修班在京举办,本期研修班围绕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等主题展开。


为什么要进行产教融合?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指出:产教融合,之所以要“融”,与新技术革命相关。技术革命加速导致一切生产要素的时空环境改变,使得我们的教育明显存在滞后性,教育形态正处在变革前沿。尤其是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才需求变化,现有职业专业需要重新定位,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如果存在,需要怎样改变?另一方面是教育本身,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等,甚至校园基础结构都会产生变化。

技术变革最深刻影响不是新教学手段和工具,而是教育维度和时空关系改变,从原先三维空间转变为多维空间。

时空结构改变是根本改变,意味着教育机制发生变化,进一步带来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变革。

经济发展思路、教育发展思路都要变化,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核心要义是什么?

陈锋表示:“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的核心就是‘融’,目标是重塑创新链,路径在于重构教育链、产业链,让教育创新的产出辐射到产业链去,基础则是重建价值链。”

◎ 融于技术进步,使创新要素集成于技术进步,建立新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共同体;

◎ 在产教融合中处理政产学研间等基本关系的准则;

◎ 学校建立创新人才需求导向的教育模式;

◎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发展;

◎ 学校和园区联动。

只有持续按照创新生态系统这条线去发展,产教融合才能适应未来需要。


云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邹平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滇西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环境民族特色浓郁,经济发展环境水平欠佳,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因为缺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导致产业发展滞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鼓励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参与学校建设、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组织形态、合作机制、所有制形式、学校布局、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过程、治理结构、课程设置等。期望通过创建一所新型的应用型大学,加快滇西优势特色产业振兴步伐,提升滇西产业发展水平。


深化产教融合新路径

我国目前有1.12亿技能人才,其中74.5%都是初中级,25.5%是高技能。以制造业为例,发达国家的技师及高级技师占总比则有85%,技师就有50%,高级技师有35%,而在中国,两者相加仅有41%。

2014年,中国开始加大职业教育建设的力度。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统筹协同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地位被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

“要将产教融合延伸到高等教育,就要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意见》提出在10年内让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能够解决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的矛盾。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除了创新教育培训,加快学校治理改革等,还要将工匠精神培训融入基础教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长孙诚表示。

重庆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牟延林认为,制度再设计的主要思路主要有四点:

◪ 用供给侧思维分析我国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 用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 用制度的“生产”方法对产教融合进行制度再设计。

◪ 用新时代目标推进新时代的产教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的自然延伸——智慧学习工场

产教融合有三个基本点,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链重组,以技术进步为融合发展主轴,以建设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共同体。而智慧学习工场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自然延伸,是对于产教融合、学校转型等的更大的集成。

智慧学习工场的构建机制:要在教师和学生间搭建创新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打造灵巧学习及高维的赋能场,建设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建设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建设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让教师传道更智能,学生学习更灵巧,让学生可以主动吸收与再创造知识。


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北京曹妃甸职教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义纯讲到了传统职业教育到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变革,他说:“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行业协会发挥连接作用,产教协同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最终实现校企一体育人。”

合肥学院院长蔡敬民表示,人才培养一定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密切关联,要和企业资源有效对接,实现校企双方共建共赢。应用型本科应走独立的产教融合道路,要以科学为基础,应用为重点。

链链看

从清镇到曹妃甸:以教兴城,以城兴产

清镇职教城是在国内首次提出“职教城”的概念,建立了一个产业和教育并存的“城”,以教兴城,以城兴产,目前已有25所大专院校纳入其中。

清镇市形成城、产、教、景四个要素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景”是前提,“城”是基础,“产”是动力,“教”是支撑,四个要素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景韵城、城产互动、产教联动、教城融合、景城合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计划通过新建、迁建、改建等方式引进、建立国际化职业院校17所。在国内首次提出“匠谷”概念。在发展模式上提出政企校研一体办学模式、港产教城一体发展模式、业学居游一体开发模式与工学创评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筑城兴教”“兴教聚产”“聚产旺港”为发展理念。秉承“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发展理念,实现产教资源的优势互补,发展成为现代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区。

合肥学院: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合肥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改“知识输入导向”为“知识输出导向”;依托企业网络,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调研,撰写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分析报告;依据专业认证标准、专业教指委规范和企业行业用人标准及行业规范,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毕业要求,提炼专业核心能力,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动态化调整,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通讯员  董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