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剧透IFIE2019 | 未来已至,我们如何拥抱“智能+”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08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第六届IFIE聚焦“智能+”教育

第六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以下简称驻马店论坛,IFIE)将于516-18日在河南驻马店召开。

本届论坛以“劳动•实践•创造——开启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主题,共设有1个主论坛和6个分论坛及其他展示环节,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主题宣讲和专家对话,就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适合产业需求及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其中,“拥抱智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教育形态变革”分论坛将邀请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先企业、中国智慧教育的先行者、一流大学的学者名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前沿实验室等代表,共同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教育的应有形态。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网络、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集群突破和发展应用,“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全面改变着教育的内涵、深度和质量等各维度,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方案、模式和形态。

技术迭代从未如此之快、技术突破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影响面从未如此之广,学校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路径和措施仍要在探索中不断深化。

基础重构——数字提升智能,校园物理/信息基本形态的双重蝶变

全局架构与平台化:校园物理/信息基本形态的融合蝶变

整合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和实施,在全域内建立数据的全局架构,通过平台化管理、“无盲点”的数据采集,实现校园内的学习者、教师、管理人员、教室、图书馆以及学术活动、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全息孪生,再通过数据智能处理等技术,实现实时泛在的校园学习、融合创新的学术研究、透明科学的学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无时差的校园公共服务,进而实现“信息校园”与“物理校园”的无缝对接和高度融合。

云上学城:学校突破“单细胞”形态,融入更为宏大的神经网络

无需奔波在各个大学之间,就能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到每所院校的最精品课程,实现师生的跨学校、跨地域和跨专业实时互动;把自己的研究想法发布在云端就能迅速找到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研究伙伴;智能指引系统为师生跨校共享实验室、图书馆等校区资源提供可视化的出行指引与资源导航;在学校各项重大决策正式落地前,通过对比分析同类或相似院校的决策数据,以运算反复模拟推导来帮助预测执行效果……

这些不久后都将在一个“建在云上”的大学城内实现。

内涵提升——数字赋能教学,回归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内在价值尺度

全场景、全周期、全过程量化的可追溯体系

以学习者的学习与能力发展为中心,围绕学习者个性化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对育人的全过程、全流程进行优化重构,汇聚、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形成具有强感知、自适应、能演化、重赋能的学习者沉浸环境,支持每一位学习者都能沿着符合个性化特征的路径成长,实现自身能力的锻造合成,完成职业的持续发展。

无界延伸、精准触达、靶向赋能的学习者中心生态

打通“云”“网”“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互通,形成三元耦合,以构成以全面赋能为核心的智慧学习者中心生态。在学习者中心生态重,

教学决策数据化,依靠数据精准地掌握学情,实现以学定教;

评价反馈即时化,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有利于学习改进;

实时互动立体化,通过端工具及其与云服务平台的对接,无障碍地进行全时空的交流互动,促进协作学习;

资源供应精准化,可以根据每个学习者的靶向需求,智能化地推送定制化的学习资源。

大科学、大工程时代的数据大场域协同,融合催生新学科与新科学

将数据智能融入学科科研网络协同体系,将在大科学和大工程时代,极大地促进跨学科合作研究,学科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融合催生一批新学科,同时,各学术群体的研究范式融合,也将催生的新的科学。

编成改革——数字驱动变革,引爆学校治理模式“智能+”奇点

在学校的数据上云、数据中台建成之后,学校可以有效管理人事人才、职工薪酬、学校资产、教学教务、学校科研、招生就业、学科建设等庞杂的业务数据来源,通过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可视呈现,实现由过去的“经验管理”“直觉管理”“试错型管理”向“基于证据式的管理”“科学管理”转变。

同时,突破原有受制于传统工业时代技术限制的组织体系,向开放型、网络化、无边界的组织形式演化,通过编成改革提升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