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新时代高校优秀校园规划、博物馆图集》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19-09-19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走进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校园面貌也焕然一新。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近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组编的“新时代教育创新系列丛书”之《新时代高校优秀校园规划图集》《新时代高校优秀博物馆图集》正式出版发行!


关于图集:汇聚新时代教育创新成果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为“新时代教育创新系列丛书”作总序表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跟上国家战略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未来为导向,认真思考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自成立之初,就同相关学校、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科研院所、专业化服务机构、新闻媒体和国际组织等广泛合作,汇聚来自理论研究、行政管理、产业发展、一线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重大教育问题,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实施‘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智慧学习工场’和‘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致力于将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打造成教育创新要素聚集的平台和全球教育变革影响力的中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些阶段性研究和实践的成果,现遴选其中部分内容形成了这套‘新时代教育创新系列丛书’,供各级政府、教育战线的同志和研究人员参考。”

2018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征集优秀高校建筑作品,已出版了《新时代高校优秀体育馆建筑图集》和《新时代高校优秀图书馆建筑图集》,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值得永久珍藏的历史宝贵资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为《新时代高校优秀校园规划图集》作序表示:

“自1998 年高等教育改革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18 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833 万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 年的9.8% 增长到48.1%,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在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伴随着规模的扩大,一大批高校新校园应运而生。这里凝聚了广大设计师,特别是高校设计院设计师们的大量心血。及时梳理总结高校优秀校园规划设计成果,对于系统回顾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理性总结校园规划设计中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未来高校校园高品质的指导思想、为未来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提供优秀的参考案例,既非常必要,也很及时。此书更可以成为值得永久珍藏的一段真实历史的宝贵资料,尤其是若干年后,再来回顾反思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这段发展史的时候,就更有意义了。”

“一览中国高校博物馆规划建设的风风雨雨和万千气象”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为《新时代高校优秀博物馆建筑图集》作序表示:

2018113日下午153分,开馆仅两年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即迎来了第100万名观众的到访,这一盛况是所有博物馆策划者、创建者、运营者和使用者都始料未及的。中国高校博物馆,正在我们的城市生活和校园生活中散发和映射着无穷魅力,成为象牙塔和外部世界之间一道优雅而又和美的界面,重构着我们城市景观和精神家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和惊喜。改变,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新时代高校优秀博物馆建筑图集》一书对近年来中国高校规划、建设的一批优秀博物馆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对每一个博物馆背后的设计构思、规划理念和技术创新进行了精心的阐释,希望能够对我国当前高校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让关心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人们能够一览中国高校博物馆规划建设的风风雨雨和万千气象,取百家之长,成千秋之功。”

目录节选

图集内容节选

图集汇集了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优秀案例,凝聚了编著者的大量心血,相信对规划师、建筑师、校园建设管理者、教育管理者都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大学校园,涵盖了生活、工作、休憩、交通等多项城市功能要素,校园规划的创新,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城市发展创新的先行实验。

愿景

走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我们呼吁学校管理者、校园建设者、设计师们在校园的规划建设中,扎根中国大地,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定位、事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和办学需求,树立与先进办学理念有机融合的科学规划建设理念,注重多规合一,采用最新绿色规划建设标准,积极运用建筑信息模型、人工智能、装配式、再生循环材料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出以绿色校园为基础,以美的教育为灵魂,以环境育人为功用,充分体现低碳节能、安全洁净、宜学宜教、绿化美化等特点的新校园,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办学条件保障,推动学校形态的深刻变革,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