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三入”,四对接:辽宁科技学院“百千万工程”推进记 丨聚变·成果集萃

发布时间:2019-09-18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出重点部署,为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为深入贯彻实施上述部署精神,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教融合,加快培养与政府、高校、行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的各类应用文科人才,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积极发挥行业指导与管理优势,实施了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

为推进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9月4日,中心赴辽宁科技学院开展了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

 

项目管理:特色创新,统筹推进

作为辽宁科技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百千万工程项目由该校发展规划与考核管理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高教研究中心负责推进,人文艺术学院、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协同,形成一个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

项目以圆通制文科经验教学规范融入各专业课程内容为牵引,逐步完善文科专业和课程的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改革观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试点,不断形成转型发展示范校建设课程改革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标准、新路径。

项目以学生发展(提升岗位实践能力)为中心,采用课程改革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的模式,分阶段、渐进式开展并推进产教融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教学运营保障:

建设课程团队,现场观摩研讨,教师集体准备课程

小班教学模式改革,选聘学生助理,辅助教师授课

从平台认知到操作系统的分阶段、渐进式学习方式

采取“教学跟踪-质量评价-持续改进”的运行模式

辽宁科技学院“百千万工程”项目大事记:

2017年6月 成为教育部规建中心科学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24所试点院校之一

2017年9月 与圆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2018年3月 将科学工作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学校产教融合项目“智慧楼”整体规划建设

2018年12月 完成800平方米的科学工作实训示范基地建设

2019年3月 启动首批教师培训,参加培训教师60余名

2019年5月 基地开始投入教学使用,6个专业679人次学生参与教学改革

 

如何实施“三入”,四对接

百千万工程项目聚焦“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融合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对接学科专业、对接科学研究、对接学生持续发展、对接社会服务。辽宁科技学院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分别采取植入教学环节内容、嵌入课程教学改革、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三入”运行模式,通过“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实习环节”多维度实施圆通制教学课程建设,不断进行岗位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植入教学环节内容:根据现有圆通制工作标准的四大模块的工作标准,针对文科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和授课内容,选取符合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应工作标准,直接植入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中。通过项目建设、落地及进入教学程序,促进文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针对《现代服务业管理》、《秘书学》、《审计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市场营销实务》等5门理论课程进行了圆通制植入式教学内容。参与圆通制教学改革授课教师6人,授课学生(16级-18级)累计273人次。

嵌入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圆通制工作标准现有四大模块143个工作标准,根据学期内各专业的实际实训课程情况,选取适合的工作标准嵌入本学期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之中,尝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针对《出纳模拟实训》、《专业认知实习》(会计学)、《档案社会调研》、《广告提案技巧》、《秘书技能训练》、《美术设计》等6门实习实训课程完成了圆通制嵌入式教学改革。参与圆通制教学改革授课教师11人,授课学生(16级-18级)累计406人次。

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圆通制与教学计划结合,从大一开始让学生逐步学习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建立圆通制思维模式;在后续的3年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工作标准整合渗透到课程实训、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各个环节,系统化解决文科学生“有知识没经验、有经验没能力”的现实问题。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系列课程已体现在2019级广告学、档案学、会计学、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整合资源,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协同管理与育人机制。

 

成效初现:从“学会”到“会学”

教师运用圆通制文科岗位标准化的教学改革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填鸭式”课堂教学为启发式、探索式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

学生通过学习圆通制文科岗位的各项标准,让学生能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模式,文科学生根据岗位标准进行训练提升就业竞争力,工科学生通过学习岗位标准提高科学管理能力。

在2018-2019学年第2学期课圆通制课程结束后,在授课学生中进行了关于课程认知度的问卷调查。337份有效问卷中,工科学生样本量为91,占比27%;文科学生样本量为246占比73%。

问卷结果显示,在传统授课模式和圆通制教学模式的对比调查中,83.98%学生选择喜欢圆通制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圆通制教学模式,76.83%的学生对岗位能力提升训练感兴趣;78.04%的学生希望在以后课程中使用圆通制教学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7%的学生认为经过圆通制训练后,对从事文职岗位的工作能力没有提高。

此外,在对91名工科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只有98.9%的工科学生对文科岗位感兴趣;91.21%的工科学生认为有必要及十分有必要了解文科岗位能力;93.41%的工科学生认为毕业后会选择文职岗位;96.7%工科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学习一些(企业)管理类课程。

在对工科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对于提升管理能力的课程方向偏好程度依次为:行政管理能力、中高层管理者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能力;对于文科思维训练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依次为:团队合作、沟通能力提升、执行能力管理、职场礼仪。

综上所述,学生对于产教融合项目之圆通制新文科教学改革模式认可度高、教学评价满意度高、教学评价有效性强、提升岗位竞争力高;工科学生对于新文科教学模式改革更感兴趣,并希望能够增加管理类课程岗位标准化课程训练。

 

下一步:计划已明确

下一步,辽宁科技学院将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把科学工作能力提升纳入学校获批的国家发改委“服务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中,建设科学工作综合培训基地。强化科学工作能力在文科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