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未来实验计划 >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智库访谈丨儿童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2018-03-29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一个民族要有未来,必先关注儿童的成长;一个民族若有未来,必先使儿童有面向未来的教育。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杜惠平教授日前就儿童教育相关问题做客智库访谈。

今天的儿童是2035、2050年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希望。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怎么教育0-3岁儿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0—3岁儿童的特点

• 处在脑快速发育的阶段;

• 对事物,对世界的认识正在逐渐形成;

• 没有社会化交往的需求;

• 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不会太多考虑他人。

家长应该怎么做?

•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应该把精力放到孩子身上。

• 需要真正有爱心,有耐心;

• 最好有一定专业素养。

师范院校的角色

• 该年龄段教育被称为早教,早教方式更多是父母亲和孩子在一起,特点是交互性,是在很小范围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的。

• 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有一部分未来会进入早教机构,做早教辅导员或老师。

• 在教学研究活动中,产生出大量成果,比如认知领域研究成果、辅导材料、编制活动和玩法等,这些都对早教具有较好指导作用。

杜惠平建议:对于一些困惑,家长可寻求专业指导。

 

3-6岁儿童——不是多开几个幼儿园的问题

不能缺位的家长

• 家长依然不该缺位,仍然应起主要作用;

• 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体会到爱,良好习惯养成,也需要家长参与。

政府应该给予什么

• 政府应尽最大能力提供更多普惠制幼儿园学位,让大家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有更多时间享受家庭生活,有更多时间享受社会基础设施带来的便利。

• 各方形成合力,学前教育的发展才会更进一步,而不是多开几个幼儿园那么简单。

杜惠平认为,针对一些比较极端的事件,要分析背后深层次原因:

• 从业者素质,应该让最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使最有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最有爱心,最有耐心,最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做学前教育的老师。应该通过一定政策、措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从事学前教育,要改变低收入水平现状。

• 家园互信。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控,是不是合适,可以再探讨,但有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跟家庭之间要有充分沟通交流,幼儿园要用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让家长放心,而不是靠摄像头来让家长放心。

• 从业门槛。用一些专业测评手段和工具,提高幼儿园教师门槛,选择那些心智成熟、从内心喜欢孩子、愿意从事这个工作的有专业能力的人来做幼儿教师。

• 幼儿园管理机制。无论是相关部门对幼儿园加强管理,还是幼儿园加强自身管理,政府部门对幼儿园进行考评,要有一些必要手段来关注儿童问题。

 

6-12岁——这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杜惠平认为在此阶段应重点关注两个问题:

• 一是如何让老师做更好的启蒙者

需要有更高素质、更高愿景的人从事这个领域。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让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让教师推动小学生的学习。判断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是小朋友愿不愿意来上学,要调动学生好奇心。

• 二是课外辅导机构市场鱼龙混杂

要让更多社会资源来为6-12岁的儿童尽其所能地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要有包容态度,让真正负责任、真正有愿景的机构来做这件事。要改善、加强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不仅面向家庭和孩子,还要面向这些机构。比如有没有针对这些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有没有评估评价制度?由谁来评价?有没有行业协会?采取备案制或信息公示的方式,让家庭可以有更多选择。

 

儿童研究院,为儿童成长而来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教育需要做足充分认真的准备,需要开展研究和实验——这既是建立儿童研究院的初衷,也是使命。

2017年10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正式发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确定的核心任务,聚焦基础教育和0-18岁儿童的发展。依托《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建立一批重点依托的研究基地,儿童研究院正在其中。未来学校专注于儿童发展,儿童成长是第一概念,学校创新是第二概念。

2018年1月27日,“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未来学校(幼儿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上,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共建的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研究院关注0-6岁儿童的成长。在联合国对儿童的定义中,18岁以下都是儿童。从我们自身专业的意义上讲,我们更关注0到12岁的阶段,尤其是0到6岁这个最有开放性、最有挑战性的阶段。

研究院是一个开放的、演进的平台。希望吸引政府、幼儿园、大学、企业、社会力量等共同关注儿童发展,形成开放的平台,大家共同探索0到6岁儿童的成长规律,让这个平台成为研究成果产出、应用成果产出的平台。

儿童研究院每年会安排一次成果的集中展示和信息的集中交流。

 

延伸阅读:为什么是重庆二师?

心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共建儿童研究院,源于其在深化转型改革、促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学科聚合0-12岁儿童发展的格局。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原来的重庆教育学院,1954年开始办学。2012年,经过国家批准,我校转制成了普通本科院校。在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时,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和资源禀赋,确定主要将师范教育作为办学重点。学校设立了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有一帮有志于学前教育的教授学者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后来各学科也有一些相应调整。“2015年,根据学校情况,学校党委决定以面向0到12岁儿童的成长发展作为主攻领域。新建本科院校要将所有事做好是很难的,所以更要用心做好必须做好的事。0到12岁儿童的师范教育概念提出后,根据对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理解,各个学科相互影响、交叉融合,形成专业特色,也可以让其他非师范专业受益。” 杜惠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