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研中心 > 培训动态
《意见》研修班首期解读“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

发布时间:2018-01-23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1月18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联合主办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列研修班首期在北京圆满结课。

研修班为期三天,来自全国26所院校、11家企业的80多名学员通过政策解读、专家讲座、案例研讨和互动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

研修班采取分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座位按照“鱼骨”式进行排布,方便学员们深度参与,相互探讨。

专家精彩观点摘编如下:

《意见》课题组组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作为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应当充分认识《意见》的重大意义。《意见》对近年来产教融合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提升,覆盖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加重视从产业侧推动产教融合,明确了产教融合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

产教融合推动了创新链重组、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重塑,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动力。产教融合也是促进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机制,推动了体系竞争力轴心和有特色的高水平发展机制建设。此外,通过推动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变革,产教融合推动了智能社会建设,有效应对了科技革命加速对当前发展模式的挑战。

《意见》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有四个“强化”。首先,《意见》强化了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了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第二,《意见》强化了需求引领,从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和人才发展的需求出发,改善人才供给,提高人才质量,促进转型发展。第三,《意见》强化了问题导向,对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在以往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规划。第四,《意见》强化了创新引领,着眼创新生态系统,引入互联网+平台,推动和支持产教融合机制体制创新。

在未来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学校必须以“大舰战略”为依托,融入创新链、产业链,实现人才、教育、科技等诸要素资源的集成,打破原有体制机制和思维模式对多元共享发展的束缚。


北京大学郭建如教授:《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利益保障与合作机制构建》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和经济形态的出现,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和职业教育改革仍存在较大的问题。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对产业聚集和经济增长极的需求越发明显。这些现象都表明产教融合的发展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

在新形势的驱动下,产教融合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意见》的出台是对这一需求的有效回应,具有以下几点创新之处:

强化了企业主体作用,突破产教融合瓶颈。由于企业积极性较弱,以往的产教融合大多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没有渗透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意见》通过明确提出“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和注重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抓住了产教融合的关键,通过激发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产教融合的水平。

扶持行业组织与社会机构,对行业组织和社会机构在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中的作用给予了特别重视。《意见》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培训机构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鼓励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高度重视行业组织在促进产教双向供求对接中的作用,提出行业主管部门要通过“职能转移、授权委托”等方式,积极支持行业组织制定深化产教融合工作计划。

保障了产教融合相关方的利益,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长期以来,产教融合之所以难以深入,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方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意见》通过明确学生、企业、教师、相关社会机构和学校的权、责、利,为建立产教融合长效合作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意见》的最大亮点在于依靠利益机制而不是道德性鼓励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产教融合的利益是否对企业有足够的吸引力、如何在税收和财政方面保障企业的利益等。

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高校建设产教融合发展平台的创新实践》


产教融合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抓手和最实用的工具之一,温州大学将产教融合作为学校发展战略之一,通过“校政企”联动、产业专业创业三业融合、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等五项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动,在产教融合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地方应用型大学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头脑发热,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考虑不同区域、学科、高校类别的区别,勇于尝试不同的发展模式,不拘泥于单一的发展路径,探索合乎自身具体情况的产教融合道路。

在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如何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如何平衡学科专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关系等问题,产教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进入新时期后,地方应用型大学应当通过构建实体法人制度、企业高校捆绑、面向全国接受其他学校培训实训、职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法优化产教融合结构,推动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吕景泉:《产教融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协调发展、探索实践——国家现代职教示范区的建设与思考》

在我国进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的背景下,《意见》的出台在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转型升级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回应。

天津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实施的一系列举措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业联动”、“六化”和“六项任务”:

五业联动 >> 实施优质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群,职继协同服务民生,持续举办“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高端讲堂,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六化 >> 进行职业教育国家化、校企化、体系化、系统化、终身化和协同化改革,构建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六项任务 >> 职业院校应当进行院校品牌建设、专业组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基地条件建设和赛项平台建设,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国际化、信息化建设,发展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为应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职业院校应当具有以下六个特色:

• 双元特色。职业院校应当在教育场所、教学师资和教学环境等方面促进学校和产业的双元建设。

• 多元特色。职业院校应当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借鉴模式、引进标准、消化资源、强化内涵,打造国际化职教品牌。

• 通用特色。职业院校在建设教学环境时应当注重通用性,注重“教训培研鉴”一体的综合环境建设。

• 行动特色。职业院校应当坚持发展行动导向,积极开展项目教学、小组工作等教学方式。

• 双师特色。职业院校应当从来源和结构两方面优化教学团队、强化教师培养。

• 文化特色。职业院校应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跨区域人文互通,加强文化品牌建设。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面向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探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产教融合经历了企业主导期(1950-1978)、主体变革期(1978-2002)和需求驱动期(2002-2014)几个阶段。进入新时期后,“以人为本”的强国战略呼唤校企合作紧密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势在必行。

在新时期的产教融合过程中,行业组织应当发挥更为重要作用。行业组织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推进产教融合是它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推进产教融合也是行业组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实施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在产业转型升级变革推动职业教育协同优化的背景下,行业组织应通过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引导专业建设创新,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职业素质教育,通过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提升产教融合内涵价值。

在新时期,围绕产教融合新目标、制造强国战略重点领域、产业变革需求和专业结构优化,职业院校、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当深化协同发展新理念、夯实创新发展战略指点、优化产教对接精准度,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能力。此外,职业院校也应当对积累行业企业的工作实践、掌握丰富的企业资源、结交可靠的合作伙伴、编写创新教材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人力资源开发处副处长徐辉:《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写好产教融合新篇章》

相比于以往的产教融合政策,《意见》具有较为明显的创新之处。首先,《意见》构建了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格局,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完善了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其次,《意见》强化了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拓宽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途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促进了以企业主体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此外,《意见》推进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最后,《意见》促进了产教双向供需对接,强化行业协调制度,从而完善了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

今后国家发改委将在推动《意见》落地方面实施一系列举措。首先将从地方、企业和学校三个方面推动产教融合型试点建设,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依托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地市级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此外还将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通过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主体、措施等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规范和保障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将建设产教融合信息平台,开展有效放开市场准入、完善财税投资等配套措施。

云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邹平 :《产教融合、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探索——以滇西技术应用大学为例》


为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必须推动产教融合,使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同时,产教融合必须走出学校,真正实现社会资源多元化,以合理的制度设计实现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和社会的协同,推进产业和区域发展与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在新时期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同地区的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作为欠发达地区地方应用技术大学的代表,滇西技术应用大学在产教融合、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建立分层治理结构,借鉴瑞士应用技术大学,建构“1+N+N”的开放式办学结构。

• 产业发展与学科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瞄准地方优势产业,推进行业学院建设。

• 教育组织形态与产业地区布局有机衔接,推动特色学院布局向地方优势产业布局贴近。

•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 多种所有制的融合,调动社会力量,实现资源的最大整合与共享。

• 师资队伍的融合与发展,引进行业领域一流人才,优化“双师型”队伍结构。

• 企业生产与人才培养过程的相互渗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 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

• 建立学校治理结构,引入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促进人才培养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今后发展中,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将会从五个方面开展更深入的探索:

• 加强省部共建,做好顶层设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形成“双元制”教学模式。

• 强化“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通过项目教学促进专业教学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

• 建立一套适应学校发展知识的评估体系,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 推进校企、校校、国际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形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