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
教育桥项目成果及案例

发布时间:2018-06-12                               来源:

教育桥在线平台,其发展历程经历了诸多阶段,从最初的启发萌芽,到平台初步建立雏形,再到目前的平台正式上线,期间帮助和协助多个高校完成了国际化项目,在交流合作、现场教学、专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验室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中国传媒大学并行计算专业创建,国家111引智工程成功申请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邀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余教授创建中国传媒大学并行计算专业。2007到2008 年先后邀请多位欧美的专家学者到中国传媒大学短期访问或利用来中国开会机会进行短期植入式课堂教学,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通讯实验室主任Mittra教授,美国IBM T.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刘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学实验中心主任Volakis教授,休斯顿大学高引用科学家Wolton教授,肯塔基大学Gedney教授,杜克大学柳教授,澳大利亚Griffith 大学Thiel 教授,瑞典索尼爱立信尹博士等。这些学者在3年内邀请中国传媒大学至少20名学生和年轻教师到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访问学习交流,以这些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于2009年成功为中国传媒大学申请多媒体领域111国家引智计划,并成功培养出一个由年轻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

 

二、江苏省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国际化建设与发展

2014年江苏师范大学成功申请江苏省教育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从事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利用欧美学者到中国访问的机会,邀请他们到实验室进行合作指导,植入式课堂教学,年轻教师培训等,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学者包括美国IBM T.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大数据专家夏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陈教授,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Elsherbeni 教授, 美国福罗里达国际大学Mahammad教授,艾欧华州立大学宋教授,法国FEMTO-ST Institute的 Bourgeois教授 ,亚利桑那大学辛教授,杜克大学柳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院李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金教授,美国国家大气实验室Haupt博士,意大利披萨大学Monorchio 教授等。由于利用学者到中国访问的机会进行合作交流,因此成本低见效快。通过广泛的国际化交流,对拓宽学生视野和提高就业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验室培养出了该校本科生一次就业薪水最高的毕业生。目前实验室已经在教育大数据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国际化战略对实验室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知名学者共建课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开设“计算电磁学”与国际知名学者共建课程,课程的国际化要至少24学时由国际知名教授承担。该项目邀请多位该领域著名专家在哈尔滨开会或休假期间进行授课。其中包括亚利桑那大学辛教授(8学时)、科罗拉多矿业大学Elsherbeni 教授(8学时)、香港城市大学的陆教授(4学时)和台湾亚东技术学院张教授(4学时)。该课程选择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Schneider 教授在该校的讲义作为基本教材,每位国际知名教授讲课内容都是以这本教材为基础,参加该课程的14位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也把该教材翻译成中文,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在该教材成为中国高校计算电磁学的重要参考书。


四、其他项目

• 2016年利用美国大学大气联盟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Busalachi教授,参加第三届应用型大学联盟产教融合会议的机会,帮助北京市城市环境研究所,北京市气象局,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研究所邀请Busalachi教授进行访问交流。

• 2017年7月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电气工程系Haunt教授来中国参加大数据电磁场国际会议,帮助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邀请Haunt教授进行访问。

• 2017年帮助河南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邀请三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美国博士后研究经历的年轻学者,目前在国内知名高校任教的丁博士,王博士和马博士承担两门国际化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2017年利用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Rahmat-Samii教授,参加ACES China 国际会议的机会,邀请Rahmat-Samii教授顺道访问清华大学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