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的最大变化是具有多样性,虽然教育系统日益发达,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即“学习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未能建立起有效支持学习的教育系统。何谓学习危机,如何破解学习危机,这是重要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两个基本路径:一是将关注点投向学校、课程和教学,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经历、感受和满意度纳入相关研究和实践;二是将问题放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大众化和市场化背景下予以研究。
我们应该以学为中心、以用为重点。以学为中心,即学生、学习、学校;以用为重点,即实用、会用、通用。为什么强调“通用”?如果我们仅仅强调动手操作,可能很快就被机器人代替,所以要具备可迁移的技能,尤其是综合性、通用性的技能。过去的教育观认为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者,所以评价侧重学习程度;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投入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果,所以逐渐重视学习满意程度。学校转型的效果,学生是有直观感受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很满意,学习具有获得感,学校的转型就是成功的。
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11届政协委员;首都女教授协会会长。曾承担“外国教育史”、“专业英语”、“当代西方教育的若干问题”、“教育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国际与比较教育”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文献研读”、“专业英语”等硕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史学理论与外国教育史研究”、“教育文献研读”、“高等教育专题研究”等博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