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面向未来 融合创新
构筑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大格局的实践探索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国际产学研合作会议工作案例

发布时间:2022-04-0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一、摘要

经过4年开拓,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搭建了推动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交流的常态化、高端主导性、品牌性平台,发挥了以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的集成创新平台作用,为构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背景

引领推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广聚世界各国与我国合作意愿,解决基础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为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大趋势,2018年6月,教育部创办了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目前已经连续举办四年,会议立足我国战略和区域主导产业创新需求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转型建设等现实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精准对接国内外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深挖和推动俄、乌、白等国家在全球关键前沿领域的优势资源合作,努力开展对俄、乌、白基础性及原创性科学研究和引智工作,顺应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三、主要做法

(一)服务战略 搭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开展以来,以我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亟需破解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为关切,构筑以前沿技术为主攻方向的集成创新平台,实现多元合作、互利共赢,推动跨学科、跨学校、跨领域、跨国界的交叉融合,形成“国内搭台、国外唱戏”的双向反馈机制。四年以来,会议共会同赣、黑、吉、辽、陕、内蒙古、甘、青、宁、新、闽、粤、琼、桂、滇等15个省区和新疆兵团,通过遴选发展战略急需专业确定30个合作方向,通过安排901场学术报告加强中外专家交流。会议平台深化以“阿斯图中俄智谷”为代表的共建项目,推动汇集中俄智库高峰团队,围绕青年创新创业、尖端科技协同创新、国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建设阿斯图中俄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平台、阿斯图高端联合科研平台、阿斯图校企科技产业平台三大平台,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面合作。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参加2019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二)持续深化 创新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机制

会议以产学研用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重塑人才链、教育链,加快形成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大格局。会议通过举办14场会议汇聚中外1.1万余名高水平专家,开放各地有关科研和产业项目促成中外专家合作,以“双导师”制度设计进一步挖掘中外专家合作潜力、创新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形成了聚天下英才协同创新,有机衔接中外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引领推进机制。通过联合组建实验室、研究机构等,广泛汇聚各国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发挥各方的研究优势,通过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各主体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使用全球创新资源能力。

(三)汇聚人才 打造国际间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

会议充分发挥院士、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通过柔性引才机制,促进战略性产业领域科研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创新发展、协作共享。会议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为基点,向全球延伸寻求合作伙伴,涵盖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共有来自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约70个国家的1.4万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注重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充分发挥了院士、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其中包括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超分子化学之父”、法国科学院院士让·玛丽·莱恩等一批世界知名学者。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出席2021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并致辞

四、实际成效

(一)成为我国创新格局下深化产学研用的主导平台.

会议有利于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共同感兴趣的科研领域优势互补、形成突破、合作共赢;推进中外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对接,构建中外产学研用合作交流新格局。例如,西北工业大学设立“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国际科研合作种子基金,与7国13所高校在复合材料、微小卫星等领域开展5个项目合作;沈阳理工大学设立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设计开发了先进光电激光测量外径和偏心仪等。突尼斯共和国教育部部长菲迪·塞拉乌认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对于加强各国之间的团结、扩大各国之间的合作成果、共赴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大学乌克兰科技交流周

(二)为产业转化、一流学科建设聚集顶级资源。

企业角色实现从幕后走上台前,通过聚焦市场需求,破除企业研发关键瓶颈,推动合作成果转化落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工程系秦庆华教授团队与深圳市华阳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开展3D打印用复合材料丝材研究,共同培养研究生。南昌大学与江西铜业、江钨集团等84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2项,每年助力企业新增利润超过20亿元。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俄方执行长、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副校长科尔舒诺夫宣读贺信

(三)形成一批有助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成果。

会议构筑以前沿技术为主攻方向的集成创新平台,实现多元合作、互利共赢,推动跨学科、跨学校、跨领域、跨国界的交叉融合。在超高温材料领域,针对国家国防超高温结构材料需求,围绕“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重点任务,南昌大学与俄、乌等国在电子束熔炼装备的先进制造技术,电子束焊接装备的先进制造技术,EB-PVD(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涂层装备的先进制造技术,钨铼合金的先进制备技术,超纯钽、铌、钨、钼等新材料加工制备技术和涡轮叶片的先进涂层制备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在稀土产业方向,为发挥江西稀土资源优势,奠定中国稀土应用的国际领跑优势,联合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共同建立了国内外高水平的稀土轻量化材料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构建稀土轻量化材料与制造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