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立自强、应用导向,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中的应用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教育教学科研平台,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科技创新能力,为学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规建中心”)联合北京创新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创所”)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本次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发挥政府引导、企业支持与院校主体作用,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以教育教学创新与高质量成果建设为目标。力争在未来一时间段内,按照教育教学成果培育规律,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课程体系、教材资源、标准规范与实践案例,助力高校培育高水平、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成果。
二、研究领域
本次研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这一核心方向,结合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服务教育改革发展重要举措,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全要素、全过程深度融合中的关键作用,致力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服务前沿科技与教育实践的有效对接。重点支持以下领域:
1.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应用教育
2.教育元宇宙与数字孪生
3.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
4.智慧健康与医疗人工智能
5.新能源技术教育与智能运维
6.人工智能数字政府智慧服务升级
7.基于AI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8.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国际化与“职教出海”
9.其他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创新与实践
具体课题指南详见《“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第一批)重大专项课题申报指南》。
三、课题要求
1.研究应注重应用性与创新性,注重形成标准体系、制度体系、实施意见、工作指南、课程体系及教材资源等,成果应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
2.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科研机构等均可作为课题申请的依托单位,可以跨区域多单位联合申报进行协同研究。
3.申报单位应具备相关的研究基础,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力按时完成项目的研究和交付,并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
4.课题依托单位应保证课题研究质量,并按照要求定期提交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结题时,需提交课题研究成果及经费决算表。
5.课题采取规建中心指导、北创所协调相关技术牵头单位进行经费支持的方式进行,原则上,课题的研究时限为1-2年。
6.各申报单位可通过进入规建中心官网(网址:www.csdp.edu.cn)“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重大专项课题通知进行申报;也可通过登录北京创新研究所课题申报网站(网址:zdzx.cnerp.org.cn)或进入微信搜索“科信网”微信小程序、公众号进行申报。将签字且加盖单位公章后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重大专项课题申报书》电子版上传至申报系统。
7.课题申报采取随时申报,每年6月、12月组织集中评审的形式开展。申报材料通过审查后,规建中心与北创所组织专家采用集中审核、线上审核等方式进行审核,并对通过审核且课题经费到位的课题予以立项。规建中心与北创所共同开展课题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
8.课题经费由相关技术牵头单位提供,每个课题资助金额不低于50万元(含资金与软硬件,具体金额由申报单位和技术牵头企业协商确定,原则上资金占比不低于40%)。申报单位原则上不低于1:1配套资金或资源。 经费使用与管理须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有关规定,保障专款专用。
四、联系方式
1.北京创新研究所
联系人:葛老师,010-65181168,18611610898;张老师,010-65181168,18611610871
2.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联系人:郭老师,010-66093435;张老师,010-66093463
附件1.“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第一批)重大专项课题申报指南.docx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2025年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