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 > 课改动态
【师说课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朗诵艺术课程优化的思考——整合与联动

发布时间:2017-03-15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朗诵艺术课程优化的思考——整合与联动


四川文理学院  刘长宇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行业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从业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近几年,许多高校开办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成为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专业教学中课程设置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元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保证。结合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以朗诵艺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总结出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课程优化方案,以翼为本专业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朗诵艺术;课程优化;整合;联动

现而今,大众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受众的眼球,传媒领域的从业人员也迎接着巨大的挑战。各级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为满足岗位的最新需求,在夯实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多方面的能力。近几年,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其定位大多数为地方媒体培养应用型复合传媒人才,要求该专业学生具备采访、编辑、播音主持以及节目策划等实践能力。其中,朗诵作为展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语音面貌和语言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朗诵艺术是一门汇集语言和表演的综合艺术专业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台展现能力和深度挖掘出大学生声音的可塑性。传统的授课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回课相结合方式,期末测评采用授课教师命题和学生录像的考核 方式,根据实际的授课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最新要求,朗诵艺术课程需要实行优化,才能真正达到该门课程设置的目标和要求。

一、朗诵艺术课程设置的意义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有节奏地读。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技巧艺术性地表达出文学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一方面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感受和体味的方法,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朗诵艺术课程是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从课程设置的意义和目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纯正该专业大学生的普通话语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基本要求是普通话语音标准、清晰、自然和圆润。在大学第一学年的普通话语音基础与播音发声学课程中,教师把普通话语音学和播音发声学系统详细的讲授给了大学生。朗诵艺术课程是检验和辅助普通话语音基础与播音发声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大学生将所学习的普通话语音方法和播音发声的技巧通过这门课程可以进行检验,了解自己是否掌握了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要领。第二,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情感的感受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艺术学科,艺术是一门感性的科学,需要学生热爱生活和情感细腻,能够对身边的人、物和事通过所见,产生相应的所思和所感,将书本中客观的文字转化为合理主观的意象,再系上带有主观色彩词语的感受。比如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最后两句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残阳”首先要将文字在头脑中转变为合理的意象,是傍晚落山的夕阳。再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心境可以得知,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恶战之后悲壮的感情色彩,所以“残阳”的画面和“悲壮”的情感在表达时需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朗诵之前,通过理解和感悟,朗诵者在头脑中应该构建出一幅这样的图画。第三,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生除了大学一年级设置了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专业课程之外,大学二年级较为重要的专业课程是语言表达。在大学第二学年,语言表达教师把播读稿件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系统详细的讲授给了学生。而朗诵艺术课程是检验和辅助语言表达课程的实践课程,学生将所学习的内部表达三技巧和外部表达四技巧通过这门课程得到了检验,了解到自己是否掌握了较为准确语言表达的要领。

二、朗诵艺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朗诵艺术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指导实践的课程。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朗诵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现状:首先,朗诵艺术课程的教师指导力度不足。要牢固树立学科特点,需要紧紧把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用实践性的特点。但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每个学生朗诵基础不够清楚,没有做到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音质特点,进行强化优势,弥补劣势的指导练习。其次,授课教师的定位也过于传统,应该适度改变,遵循亦师亦友双重角色的理念,教师不仅要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更需要具备和学生相互讨论、真诚交流的能力。再次,朗诵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实践教学课程的特征。内容与形式是一对矛盾,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势必使得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对知识的学习起到负面的效果。部分朗诵艺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艺术教育的专业素养,朗诵内容过于陈旧,朗诵教学的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灵活,使得学生缺少朗诵学习的兴趣。

三、朗诵艺术课程的教学问题

通过对该门课程两年多的授课内容和形式的反思、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总结,明确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大于理论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达到朗诵艺术课程设置的目标,必须通过学生反复大量的实践练习和专业授课老师不断地指导才能完成。而今许多高校中朗诵艺术这门课程,专业教师的授课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演示式以及回课式三种,讲授作品也是根据授课教师个人喜好进行选择性讲解,授课形式单一,授课内容陈旧,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减小,直接导致该门课程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大学生学习的效果实际上很低。具体来讲,有以下显著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朗诵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它对朗诵者的语音面貌、体态语言、舞台走位以及服饰着装都有不同程度考核。朗诵艺术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观摩示范、提出问题、亲自实践和教师指正几个环节,特别指出在亲自实践和教师指正两个环节需要大量反复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意思是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2]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参与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因此,教学授课的形式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几种方式,而需要融入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掌握。目前,部分高校的朗诵艺术课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严重缺乏以上的四个环节中的三四环节,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出现不用心、不认真等学习现象。

 (二)教学内容比较固定,学生缺少个性化训练

朗诵是朗诵者在舞台上将文学作品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进行展现的艺术形式,其中,朗诵选择文学作品一般为诗歌、散文、小说以及剧本等。由于受传统舞台朗诵的影响,朗诵内容往往更多选择诗歌和散文,而其他文学形式的作品相对选择较少。出现这样的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教师在朗诵艺术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较为局限,一般来说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课堂授课的篇目,授课内容数量有限,授课内容过于陈旧,更新速度较慢,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的音质特点不能被及时准确地发掘,每个学生学习效果较低。

四、朗诵艺术课程优化的对策

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朗诵艺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以上主要问题,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思考,提出了整合课时、整合师资以及联动评测等优化方法,不断提升朗诵艺术课程教学。

 (一)整合课时:集中授课时间,缩短行课周数

所谓整合课时,指将授课时间计划协调整理,重新组合时间安排。对于任何一篇成功的文学作品朗诵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朗诵者需要经过选择朗诵的材料、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头脑中构建出丰富而贴切的想象画面以及准确的使用有声语言将书面文字转化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等步骤才能完成一次朗诵,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较长。而在这段时间中,朗诵者的思考和情感是不能够中断的,一旦中断,再次朗诵又需要重新开始酝酿,所以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连续的。对朗诵艺术课程的授课教师而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朗诵内容讲解、朗诵示范以及指导学生朗诵实践几个教学环节,除了朗诵内容讲解这个环节是较为固定,耗时相对较短的。其他两个环节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朗诵示范环节中,授课教师需要酝酿作品情感、展开想象画面,才能够表达出有韵味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朗诵环节中,授课教师需要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训练,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感受、想象和表达,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而现在高校中朗诵艺术课程的设置一般为一学期,即行课16周或17周,每周课时量为3节,总课时为48节或51节,每周上课时间较短,不利于学生进行一个完整的朗诵教学。通过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提出集中授课时间,缩短行课周数的课程优化建议,即在总课时数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增加每周的课时量,缩短授课的周数,这样的课程优化更有利于增强朗诵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师资:教师分块教学,呈现审美差异

所谓整合师资,指充分了解各个专业老师的擅长板块,重新协调安排教师上课的板块。朗诵这种艺术形态和其他艺术形式稍有不同,就是在审美的呈现上会产生略微的个体化差异。其他的艺术门类从基础性要求到高等的标准都是明确的、固定的,而朗诵这种艺术形态较为特殊,它在符合了一定的基本要求之后,就出现了分众化审美评判标准。因此,对同一篇文学作品的朗诵,不同的听众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评价。作为这门没有固定化标准的艺术实践课程,专业授课教师也不应该固定不变,应该实行多位教师分不同的板块对该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讲授。每位教师在朗诵授课过程当中,都有较为擅长的一个部分。首先,授课教师应该了解自身朗诵擅长的文学体裁是什么,不断巩固与提升朗诵的水平;其次,学生在教师授课的过程当中,要了解每位教师的朗诵特点和提出自身朗诵的问题;最后,学生应该对每位授课教师进行一定的比较,通过比较确定朗诵不同文学作品的总体要求是什么。每位教师在不同板块教学中将擅长文学体裁朗诵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到不同文学作品朗诵的特色,能够寻找出不同的文学作品朗诵的要领。

(三)联动评测:改革考核方式,体现应用特点

所谓联动评测,指一个专业的几门相关联的专业课可以连在一起进行期末考核。比如对于朗诵艺术课程而言,文学经典导读和舞台语言两门课程与它联系很密切,可以在期末时合理设计采用一次考核,把三门课程都评测完毕。朗诵艺术这门课程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期末考核方式为考核。和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相比,期末考核在考核的时间、地点以及考核内容上更为自由灵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现有传统的考核方式为授课教师在期末考核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至两篇稿件,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将稿件内容朗诵出来或者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录音室将考试内容录音,再发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打出最终的期末分数。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缺少全面性。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通过大胆尝试,提出以下期末考核改革方式:

1.期末考核的展现形式改革

期末考核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用联动考核专业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这种考评方式将在期末考核前一个月将期末考核的形式告知学生,让学生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进行认真准备,在专业汇报演出上,专业授课教师根据当时表现的情况现场打分,并在专业汇报演出结束后进行细致点评和总结。这样的期末考核方式有几个优势:首先,考核方式更具科学性。传统的现场短时间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第二部分专门分析了朗诵需要几个步骤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这些步骤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专业汇报给学生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照朗诵需要的步骤进行准备,在专业汇报中的整体呈现是完整的、系统的,符合朗诵的要求。其次,学生之间增强专业交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傲气,很多学生之间不愿意进行专业交流,思想较为封闭,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专业学习。专业汇报这种形式迫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大大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专业之间的学术探讨,快速提升每个学生的专业能力。最后,提升每个学生舞台展现能力。一个班级中,很多大学生由于专业不够突出,从大学一年级进入学校之后没有登上过舞台,舞台感觉很陌生,严重缺乏舞台展现能力。朗诵艺术课程期末考核采用专业汇报晚会的形式,给该专业的每个学生登上舞台的机会,提升了班级里每一位同学的舞台展现能力。3]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至图4是2015年12月底四川文理学院201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同学进行的朗诵艺术、文学经典导读以及舞台语言期末汇报演出,每个组的同学进行了细致的前期准备、中期排练以及后期舞台呈现。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找到了许多在课堂学习中忽略的知识点,夯实了许多舞台表现的技巧。三个课程的老师分别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考评,文学经典导读的老师就每个小组选择的文学稿件以及理解进行打分,朗诵艺术的老师就每个小组的每位同学语言表达以及朗诵技巧展现进行打分,舞台语言的老师就每个小组在舞台上的背景设计、服饰选择与搭配、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打分。

2.期末考核的评分标准改革

朗诵艺术课程传统的评分标准是由授课教师一人完成评分工作,这样的评分标准缺乏全面性。单个授课教师由于自身的性别、喜好、年龄等因素,对学生的朗诵效果可能做出主观色彩较浓的评判结果,其实这样的测评结果是不够准确的。上面提到了建议朗诵艺术课程采用多名教师分板块授课的方式。那么,在专业汇报演出考核时,可以采用多名教师集体打分取平均分的方式。这种评分标准既相对来说较为准确,而且也可以增进教师间的专业交流和沟通,提升专业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水平。

3.期末考核的展现内容改革

朗诵艺术课程传统的期末考核内容是授课教师指定的,每位同学的考核内容都是一样的,在内容上是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每位同学对文学作品的喜好不同,自身的音色、气息等生理条件不同,适合朗诵的稿件类型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朗诵特点不同,选择的稿件也是不同的。在专业汇报演出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汇报的稿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让专业授课教师在专业汇报时更加了解学生的朗诵情况,为学生做更加细致的专业朗诵指导。

为了实现大部分高校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朗诵艺术课程必须进行课程优化与改革。作为播音员和主持人培养的重要专业实践课程,专业授课教师应该以课程为基本单位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以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为优化方向,紧密以传媒行业的最新人才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大纲。4]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基本功扎实、思维反应能力强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文.诗歌朗诵教学新思路探索[J].新闻传播.2012,(8):140.

[2]焦肃东.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特色化课程设置探析[J].艺术教育.2011,(12):77.

[3]吴倩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5,(2):13.

[4]付程.21世纪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要求[J].现代传媒.2001,(1):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