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
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浙江长兴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始建于1899年,五、六十年代称加里宁工程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高校。该校有82名俄罗斯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400名教授,1500名副教授,18000多名本国学生和1500多名外国留学生,是俄罗斯最好的理工科大学之一。该大学设有13个系、70多个专业。

该校多年来一直积极支持国际科技组织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材料、焊接、理论和应用力学、自动化控制、能量与电子网络等研究方面都在世界同一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该校还是俄罗斯技术大学联合会的重要组织者,是国际大学协会的成员,是荷兰国际教育领域合作组织成员,是圣彼得堡大学联盟成员(该联盟由4个国家21所大学组成,其中俄罗斯9所、美国8所、瑞士和英国各1所),是俄罗斯技术类大学中的顶峰级别的大学。


2016年,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与英纳威(浙江)新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在浙江长兴共建一所国际化高规格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浙江长兴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

该研究院项目总投资2亿元,其中实验仪器设备投入1.2亿元,设置研究人员200人,是一所集科、工、贸、产、学、研于一体的高科技密集型科研机构。与俄罗斯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俄罗斯远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韩国科学院、日本能源所等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所合作,拥有一支国际化强劲的技术团队。

研究院在材料学、电化学、材料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机电、结构设计、计算机、数控、数模电路、化学分析等方面集结了众多国内外高端人才,在行业领域里拥有一定知名度,在多孔电极制备、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有机无机材料复合膜、相分离成孔等方面拥有独特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引领行业,产品性能优越并远销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工业、医疗、抢险救护、轨道交通、船舶、交通、储能等多个领域,树立了中国电池企业形象,打造了国际行业标杆,是电池行业的一面旗帜。

研究院规划建成集化学、电化学、材料化学、机械化学、热电化学、物理、电子、机械、自控、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型科研平台。

研究院定位为国际化高规格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具备国际一流的材料制备、分析、改性及材料热电化学工作体系研究能力。主要在电池工艺、技术、装备及电化学、热电化学机理、复合隔离膜和功能性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开发、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同时,还将致力于钛合金增材技术,3D打印材料开发,制备工艺、设备的匹配优化,医疗新材料领域应用研究,并跟踪海洋科学及相关产品材料性能研究,提出优化方向和实施策略等。

研究院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配件、轨道交通配套产品、医疗器材配套产品、水下装备产品、坑道救护装备产品、空间及特殊领域用物理化学电源及相关产品、人工智能装备、电力电子器材、电子集成与封装、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等所涉及的应用软件平台开发,智能城市管理,海洋能源科考等相关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为研究领域。

新能源领域,研究院目前在中国设立5个生产基地,收购和拟建了北京(英纳威)功能材料技术研究院、威海ENV-TSE,哈尔滨ENV,山西ENV,浙江ENV,厦门ENV等5亿安时的动力电池产能规划,并在国内及俄罗斯分别建立了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纳米微结构院士工作站、热电化学专业实验室、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目前在高端正极材料、超低温电解液、多孔态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金属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已取得成果并推广应用。

研究院在浙江长兴做产业基地规划打造“一院四园”即中俄新能源与材料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电池产业园、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新能源装备机电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展为龙头抓手,技术研究院为产业技术支撑,以材料和装备做服务配套,形成材料—装备—电池—系统—整车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全产业链贯通,结合有效运行模式,应国家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地方需求发展及支持,导入整车和电池及系统技术延伸,投资规划近百亿,届时将形成千亿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