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盟是促进联盟高校之间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资源流动的一种组织关系。成立联盟是高校合作共赢,提升内生动力的好抓手。高校可通过协作互促互进,共享资源,由此提高办学水平。
高校联盟:世界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普遍抉择
• 国外高校联盟历史悠久,1900年出现了第一个初具规模的高校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又称北美大学联盟)。
• 西方国家积极利用联盟提升地区整体教育水平,如1999年提出博洛尼亚进程,旨在整合欧盟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各国高等教育间的合作,整体提升各国教育水平。
• 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提高国际知名度,开展各种前沿领域的合作交流。
• 源于本世纪初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联盟“常青藤联盟”,不仅以悠久的历史、优雅的环境闻名,更以严谨的治学,杰出的创新能力为世界各地学生所追捧。
• 成立于2000年的“世界大学联盟”,由来自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的16所科研型大学组成,是在科研、教学、知识转化等各方面开展横向合作的全球性高校联盟组织。
我国高校联盟近年来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成为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推进教育高效发展的科学路径。
• 依据资源互补达成的高校联盟:2009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首批“985工程”高校成立联盟,旨在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利用优质办学资源互补,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 依据高校特色进行的联盟:2011年成立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由12 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组成,该联盟利用其示范性集成应用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共同探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应用型高校联盟应运而生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要求。
• 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 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和十九大报告,均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不仅是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的战略部署。
• 十九大后,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
应用型高校是产教融合的实施主体之一,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路径。
各地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精神,将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特色发展写入了“十三五”规划:
• 广东、辽宁、云南等20多个省份出台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文件,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师聘任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为高校转型改革提供了支持。
• 河南、河北、福建等20多个省份通过多种方式对试点高校改革给予资金支持。
•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将产教融合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特色小镇、产业园区、企业研究院等融入教育创新元素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产教融合的新格局加快形成。
应用技术型高校因时代而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013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2014年4月,178所高等学校聚集驻马店,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发布了《驻马店共识》。178所高校成为这一改革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
如下联盟模式可圈可点
安徽、浙江、云南等省份纷纷成立区域应用型高校联盟,促进转型高校交流合作,联盟高校联盟扎根区域特色,以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促进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探索了诸多可圈可点的模式。
“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应用型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包括衢州学院、武夷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黄山学院等。这几所高校办学均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各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明显,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联盟内高校实现了“八互八多”,即——
• 互认学分,多区域学习;
• 互用基地,多区域实习;
• 互通信息,多区域就业;
• 互享待遇,多区域创业;
• 互派教师,多区域工作;
• 互享设备,多区域使用;
• 互融团队,多区域研究;
• 互享经验,多区域研讨。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表示,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的成立是应用型大学发展的一项创举,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各高校在应用型办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联盟从一开始成立,就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规划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以产教融合书写“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新篇章,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立。”
“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是2015年7月,为落实国务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由信阳师范学院发起成立。联盟扎根红色文化,联合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19所成员学校,以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促进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显著成效。12月6日,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第四届年会暨高峰论坛召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出席了会议并作主题报告表示:
“希望联盟赋能高校跨越式发展;要面向未来,构建产教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协同开放,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共同体;创新驱动,推进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一所高校打开围墙,扎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办学时,学校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当高校之间协同发展,会产生显著的溢价效应;当区域的高校联盟协同创新,抱团发展,不断地去扎根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扎根于时代发展需求时,会吸引巨大的资源,会产生巨大的发展动能。协同发展,抱团发展,教育创新时不我待。
(通讯员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