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助大数据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打造大数据时代的产教融合;从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到“互联网+”催生创新创业热潮;从2000年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构想,到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布局……网信事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教育形态的巨大变革。
2018年4月,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搭建国际教育合作桥梁 赋能“数字中国”建设
为贯彻上述战略思想,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于2019年3月举办中国浙江—美国加州两湾高等教育战略合作暨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研讨会。
前沿看点——
此次会议将以“两湾协同共享,打造数字产业人才高地”为主题,邀请中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就中国加速“数字崛起”,引领高等教育深层次变革、美国数字产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与探索、推进中美两湾高等教育合作等问题,进行多层次多类型探讨。
数字经济为世界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全球信息技术创新的主要参与者和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正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教育的多边合作,推动国际化、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和多层次、多类型数字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实现中外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互补优势,践行中国全球信息技术创新的主要参与者和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的重要地位。
以“数字高校”推动“数字中国”
数字中国研究院于2018年4月在京成立,研究院以数据为纽带促进政府、产业、学术、研发、金融、应用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探索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
前沿看点——
作为国家信息中心服务支撑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延伸和深化,数字中国研究院定位于打造数字中国领域最权威、最高端、最前沿的综合性智库平台。
高校应以重点学科导向为核心,面向“数字中国”发展与工程实施的需要,以多学科协同发展为依托,建设服务于学科发展、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数据研究院。协同业务、咨询、数据资源等多方合作资源,充分发挥文、理、工、管多学科联合的优势,促进相关学科、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资源整合共享,完善 “数字中国”战略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成果转化平台和跨学科跨领域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从人才培养出发,建设“数字高校”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于2016年5月启动,项目在全国范围遴选百所高校,以校企地合作为基础,以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和大数据学校为载体,形成集人才培养、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超级学科专业集群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
前沿看点——
自实施以来,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有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高校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实现高校在本区域大数据产业和“互联网+”战略实施方面的服务能力的提升。
如今,掌握核心技术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一是要让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的转型,二就是高校要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数字人才”,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聚焦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我们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机制,引进国外优质课程体系、双创教育体系及企业资源,促进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推动“数字中国”下的高校人才培养与数字产业的有机结合,为“数字中国”厚植人才根基。
建设好数字中国要靠高校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以此推动现代化建设,靠信息技术推动新动能的发展,关键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协同发力。只有有这种担当,才能服务“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迎接数字化经济的时代浪潮,激流勇进,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队伍。
联系方式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胡雪丹,+86(0)10-66093475,huxuedan@csdp.edu.cn
宁波工程学院
吴昊,+86(0)574-87616027,1121794281@qq.com
中美产教融合研究院
王颖,+86(0)10- 82523930,wangying@gate51-edu.com
相关说明
1. 请参会人员于3月8日前,将电子版参会回执发至邮箱:shuangwan@gate51-edu.com。
2.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议费。会务组可统一预定住宿,国际旅费、国内交通及食宿费用由参会单位自行承担。
(通讯员 胡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