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 > 课改动态
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首期课改沙龙聚焦线上教学

发布时间:2020-06-18                               来源:

6月17日晚7:30,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首期课改沙龙在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院校近千名教师参加活动。

沙龙开始前,联盟张振笋秘书长做《什么是社群学习》引导性报告,张秘书长阐述沙龙“教师视角、课改立场、共创共享”宗旨,总结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解读学习方式的变革,认为教师要回归学习者本色,理解并体验深度学习,利用联盟沙龙等社群平台,充分参与、联接互动,开阔视野。

疫情之下,技术驱动,线上教学走向新常态,张秘书长基于重塑教学观念、重构教学内容,重建学习空间三个方面,认为我们要有“人机结合”的未来思维方式, 教学改革要面向未来,还要回归本来。

 

本次沙龙邀请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崔佳博士做了题为《五星在线教学设计》的分享报告。

 

崔博士基于丰富的教学实践,将学生对幸福感的追求引入到教学理解和设计中。其中,幸福感包含积极情绪、参与感、归属感、意义感和成就感五星维度。崔老师提出,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五星幸福感,既是在线教学的目标,也是有效在线教学的路径,因此,五星在线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感受为起点和终点的教学态。

 

那如何进行五星在线教学设计?崔博士从建关系、讲目标、善设计、必反馈等四个维度进行分享。

建关系教育学既是关系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保持积极情绪、产生归属感的重要前提。崔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与学生沟通,建立相互认同、信任的师生关系。但崔老师也提出“关系好不一定是好关系”,老师不要为了取悦学生而失去对教学态度的坚持,毕竟推动学生跳出舒适区会引发学生的短暂不适,要勇于从教育的长线效果理智看待师生关系。

 

讲目标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意义感的第一步,也是帮助教师保持教、学、评一致化的尺度。崔博士强调教师要在课前清晰呈现学习目标,并且,只有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何种程度、学完后如何证明自己学到了,才能体验到意义感和成就感。同时,对学生而言,学习目标也是学习进程中的指南针,在海量的学习资源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善设计 设计部分是此次分享的重点,崔博士从课堂组织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学生学习设计和课件设计五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探讨。

崔博士采用了线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以小组合作任务为驱动、以同伴压力为契机、以责任到人为规范、以同伴互评为抓手来实现。难能可贵的是,崔老师根据统计数据,重点关注在学习进程中暂时落后的小组、暂时游离学习之外的学生,并及时以书信、留言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痛点、找改进方向。

关于学习资源设计,崔博士则强调了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崔老师建议让学生讲故事、提问题、做调查、勤分析、写报告,并将学生的这一系列作品融入进学习资源中。学生在学习资源中看到自己的奉献,既有归属感,又有成就感,积极地参与也自然而发。

关于学习内容设计,崔博士从量的设计和互动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崔博士认为教学不在于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学会了什么。当把教学目的定为学习方法和高阶思维的获得,内容设计也就求质不求量。同时,根据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规律及教学实践,崔老师建议课堂互动比例为5:1,即每隔5分钟有1分钟的互动。崔老师还特别强调要避免课堂伪互动,勿以没有认知参与的问题作为互动主题。

关于学生学习设计,崔博士介绍了问题学习法、挖坑学习法、作业学习法。这些方法源于崔老师的教学实践,是引入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的方式。为方便老师们具体掌握各种方法的实践操作流程,崔老师提供了文字版课堂实录以供参考。在崔老师看来,不是等学生情绪上准备好了才开始学习,而是以学习设计先把学生引入学习场景,再在其中体验五星幸福,最终指向五星教学。

关于课件设计,崔博士简明扼要的用了四个字来表示,那就是“字大图简”。崔老师说很多学生的在线学习设备是手机,屏幕比较小,长时间观看手机容易疲惫,不能让课件成为学生的负担。

 

必反馈 反馈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教学改进和学生学习改进的重要路径。首先,崔博士强调教师要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既要有学生学业获得的反馈,也要有学生学习感受的反馈;既要有学生个体反馈,也要有学生小组反馈;既要有知识、技能类反馈,也要有问题、方法类反馈。其次,崔博士强调教师要对学生的反馈做反馈,这是教学改进和学习改进的关键点。收集反馈不是目的,利用反馈进行改进才是目的。

 

崔博士的分享报告,以五星在线教学设计为视角,理论联系实际,语言生动,方法具有操作性,开拓了大家的视野,提供了教学改进的思路,受到了在线教师的欢迎,反响热烈。

沙龙上,来自广州涉外学院的艾冬生、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李文禹两位老师结合工作实践,分别分享了对于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