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 > 课改动态
大课堂|巩建闽:课程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08-24                               来源:

8月18日,第十一期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举行,本期大课堂创新形式,实行现场说课,线上线下评课,同行听课议课,互动磨课,共同创课的形式,展示分享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最新成果,活动吸引了逾万人次高校教师在线参与交流。巩建闽教授应邀担任大课堂评课专家。巩建闽教授说:

很荣幸连续三次参加规建中心与课程联盟举办的大课堂评课活动,明显感觉到了教师们在课程建设上发生的变化,每一位教师的做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在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指导下,基于成果教育OBE的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这得益于评课活动给出的“应用型课程建设评价标准”。就像考试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一样,“评价标准”对参赛教师的课程建设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

评价标准的第一条,明确要求课程建设“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它包括:课程定位体现出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课程教学目标符合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强调了“学生发展能力”);以及态度、知识、技能目标明确,达成措施合理。而在第四条的课程评价环节,重视了“对学生学习产出有明确设定并有效测量”“知识、技能多元达标式的评价学习成果”以及“课程实施效果注重合格、具有统计意义”。这样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OBE的思想方法。

齐齐哈尔工学院和课程联盟在实践中提出了“四真三化”的课程建设原则和方法。“四真”即“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这种“以真实为基础的学习”(reality-based learning)的学生中心理念,同样体现在了评价标准中。而“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三化”方法,则要努力打通学生在校学习与本专业就业岗位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内在关联的桥梁,并努力使其糅合在一起,以活化学校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实践工作经验背后的学科逻辑。“四真三化”的原则和方法,也都体现在了参赛教师们的课程建设中,许多教师采用的项目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已经初步具有了“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的雏形,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应用型课程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振笋秘书长在开场白和姜大源老师在点评中都谈到,英语中的“课程”(也包括课程体系)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的意思。而跑道往往是人们事先设计好的一段带有起点和终点的路线,它不同于漫无目的奔跑所形成的路线。而这里的终点就可以看成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专业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有课程的培养目标。一个专业所有课程的培养目标总合起来,就应该能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逻辑了。这样一来,各门课程就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决定了一门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这时的教师们需要考虑的就应该是大家要教什么,我应该怎么教,而不应该再是我想或者我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了。不难看出,一些教师在这一点上尚缺乏专业是一个整体,而每一门课程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环节或一部分的观念。

然而,要将专业的培养目标分解到一门门课程中去,却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它需要用到课程矩阵这样的分析工具。当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专业能力实现矩阵”,对于专业能力的分析来说比较容易做到,但对于培养同一个能力的各门课程之间应该如何配合,就略显不足了,对于非专业能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通用能力)的培养也有同样的问题。

本人主要从事高校课程体系的设计研究,所以往往会从整个专业的视角来看一门课程的建设。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到每一门课程的学生学习目标,这个分解过程如何才能科学合理?OBE的课程体系和课程为什么都强调“反向设计”的方法,为什么要特别重视评价环节的设计,通过评价环节来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对于这样一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教师们理解当前OBE课程设计的一些基本做法,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有关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的设计,可以参考本人的研究,特别是本人近期发表的两篇文章,虽然说的是课程大纲,但是对课程设计和专业目标的制订与分解工作,都做了相应的论述,其中也给出了课程设计的一些方法和步骤,代表了本人目前研究的状况。有关“顶点课程”的内容可以参考本人著作中的讨论。同时欢迎大家来共同讨论和探索。

OBE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不是照搬照抄国外模式就可以做到的,也不可能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结合国情和各自高校的实际,以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为突破口,通过持续改进和反复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正因如此,我们期待着,大课堂评课活动能在持续改进的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期一期的迭代、通过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评价标准”对于教师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其能对促进我国高校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巩建闽:第十一期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评课专家,德州学院原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