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郭良菁:规划学前教育,造福本地儿童——“十四五”教育规划中如何定位学前教育发展丨公开课笔记34

发布时间:2020-11-03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

没有对于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和未来地方建设所需人力资源储备所具有的“公益”价值的正确认识,就很难有规划的意识并合理规划这项事业的发展。

中央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学前教育对于本地社会发展的公益价值。国内外诸多研究和社会改革试验,都证明了建立普及普惠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减少因家庭背景差异、特别是家境贫困造成下一代早期发展的缺失,对于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有助于社会更加和谐,也有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未来地方建设者,为人力资源储备发挥重要作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人的发展不是从6岁开始,一定是从出生就已经开始,前6年的发展已经给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古到今有很多政治家、教育家都强调“及早施教”,就是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一种“提前投资”,而且收益巨大。

与建立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的现实差距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资源迅速扩大、普及水平大幅提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入园难”、“入园贵”依然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学化”倾向,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幼儿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我们可以从一些统计数据中看到这些现实差距:公办幼儿园招收的幼儿少于民办幼儿园。2019年全国毛入园率虽达83.4%,但地区、城乡差异很大。在园人数约为4713.88万人,其中民办机构的孩子占了2649.44万人。尽管部分民办机构也作为普惠性幼儿园得到了政府补助,但仍说明公共经费在学前教育领域支付的钱,无法支撑所有儿童,且分配不均。幼儿园的硬件和师资状况仍有短板。2019年,幼儿园的危房面积还有57.42万平方米。2019年幼儿园的专任教师276.31万人,以在园幼儿数核算出师生比只有1:17,在很多地方甚至仅有1:23,与国家确立的2035年的目标1:15距离还很远,看上去好像17和15数字差距并不大,但在专任教师的配备上仍有很大的缺口需要填补。2019年,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学历状况,在高中以下的还有50多万人,初中学历的还有4万多人。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是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根本。而在很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仍被理解为只不过是看护孩子,因此并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待遇不合理,工作条件差,造成合格专任教师不仅不足、还流失严重。这是幼儿安全问题和“小学化”问题的根源。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幼儿园教师培养层次、规模和质量、分层分类专业培训等方面,已经提出了一些数字化目标,总的方向是建立一个普及、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了这些目标能够在未来十至二十年的时间内能够稳步实现,教育部制订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20】1号),即将对全国所有县级政府履行学前教育的责任进行督导评估,内容包括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情况、幼儿园保教质量保障情况3个方面,共17条指标和标准。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加强县委县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收费标准、保障财政投入到位、确保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同工同酬等。实现县域内85%以上的班额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有关规定;要配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县域内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与在园幼儿总数之比不低于1∶15,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定期注册制度;落实科学保教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无“小学化”现象等。这些可以作为本地“十四五”教育规划中学前教育规划目标制订的参照,并切实研究实现目标的阻碍因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规划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要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在《我国“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面对的形势与特点》中提到,规划编制工作面对新的要求,要从软约束走向硬依据,杜绝规划折腾,立足实际,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管控预期,不作过度许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改革导向、创新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于学前教育的规划也应该遵循这些原则。

数量上的规划。要了解本地适龄3岁到6岁幼儿数以及现有幼儿园数量和班级数量。用幼儿园园数*班数/国家标准可容纳人数,再去比照需要入园的适龄儿童数,可以计算出学额缺口。也需要调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状况是否符合安全和教育的标准。然后进一步计算需要新办园的数量,或者需要改、扩建园的数量,可以计算出硬件建设和修缮所需要的费用。相应的,核算按标准配备老师和其他人员的数量,根据稳定教师队伍所需的合理待遇标准,便可核算日常人员经费开支。再按照在园幼儿人数定额进行生均成本核算,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承受能力,确立政府与家庭的分担方案,也可以根据学前教育政策,寻求上一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支援本地公共经费的不足。这样,就使规划有了“硬依据”。由于“十四五”规划可以逐年达成目标,各地可以去设定每年的合理目标,确保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逐年稳步增长,使规划目标不至于落空。

质量上的规划。“十四五”规划要重视学前教育对于地方发展的长远作用,必须数量和质量兼顾,不能只满足于“入园率”的提升。在质量上,会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规划要点。

要调查当前本地幼儿园的选址布局,交通上是否便利,所处区域是否安全,比如是不是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垃圾场或者有毒物质的处理工厂附近等,如果有这些情况,就要重新布局和规划。还有园舍和设施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要审视本地幼儿园房舍的标准,不合理的地方要重新修订和完善。

幼儿是通过接触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具体事物、同具体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的,如果只把幼儿圈在空房子中,不接触丰富的事物,也不与他人交流,他们的身心能力会因环境的贫乏而失去发展机会。因此,玩教具和活动材料的配备要满足《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所规定的各领域学习的需要,按照功能补足配齐,这也需要规划相应清单和经费。

幼儿园保教质量要依赖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调查了解本地目前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任老师接受学前教育专业培训的情况,具体说来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保育学、幼儿的各领域教育、《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的早期学习目标、还有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情况,在此基础上做教师培训的规划。

从这些角度既明确本地现状,又明确发展方向,才能确保学前教育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让本地的人民满意,特别是能够造福于本地的孩子。

注意事项

▋杜绝以评代建的浮夸做法,即人为降低质量评价标准、以“合格园”、“优质园”虚假冠名来取代质量建设。

▋扩大规模与确保质量必须兼顾,杜绝以单纯提升“入园率”为目标,设定量、质协调的发展短、中、长期目标,建立稳定、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人员保障机制,确保本地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升本地儿童生命早期的生活学习品质。

▋生均成本核算以确保质量为原则,生均成本分担方案以公平为原则确立,特别需要扶助困难家庭,保护这些家境的儿童早期发展不偏离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