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3-09-28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隆重开幕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
2023-09-25教育部公布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2023—2025年)
2023-09-25习近平将出席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并举行系列外事活动
2023-09-21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
2023-09-20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到会祝贺 丁薛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
2023-09-19习近平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2023-09-18关于举办第二十九期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 (新工科)研修班的通知
2023-09-22关于举办第二十八期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 (创业教育)研修班的通知
2023-09-22公 告
2023-07-06关于部分证书失效的公告
2023-06-05关于组织开展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课题——教育数字化专项研究的通知
2023-05-11关于教育部党组第六巡视组巡视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公告
2022-08-03关于推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产教科融合工作委员会单位会员及代表的函
2023-05-17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隆重开幕 中心副主任王长树出席并主持签约仪式
2023-09-20教育统计队伍建设典型案例⑥丨辽宁省营口市教育局:以高质量统计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09-27服务国家战略,双轮驱动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23-09-25中心工会举办“秋季中医养生漫谈” 专题健康讲座
2023-09-212023亚欧博览会•教育国际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幕 中心副主任邬国强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2023-09-19推动国际产学研用融合 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沈阳)开幕
2023-09-19中心副主任邬国强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开展调研
2023-09-18冲破变革前夜!《中小学智慧校园蓝皮书(2021-2022)》总报告抢先看
2021-03-17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这一年: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丨回望2020
2021-02-23官宣!中心与西安教科院联合共建西部未来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2021-02-09用劳动成就美好未来——中心坚持研究先行,构建劳动教育新风尚
2020-12-30首都师范大学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共建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首都未来教育论...
2020-12-30更鲜活!新时代劳动教育既要“泥土”还要“破土”
2020-12-01先行示范•智赢未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深圳成功召开
2020-12-01平台导入滇西大,打造发展新引擎
2019-01-30新试验:“大平台+”赋能滇西大
2019-01-22专家组进校助滇西大“变轨超车”
2018-07-20专家组进校指导兰州文理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
2018-06-20专家组进校助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特色转型
2018-06-08专家组进校助力钦州学院打造转型样板
2018-04-23产教融合专家组赴滇西大指导工作
2018-03-21中心将启动西南地区旅游和健康教育扶贫实验项目
2016-10-27“教育之弦”卓越创新伙伴成员名单更新
2018-04-27中心印发《“教育之弦”卓越创新伙伴管理办法(试行)》
2016-10-28地址:北京海淀区上园村3号交大科技大厦15层
电话:86-10-6609 3400/3413
传真:86-10-66093444
邮箱:csdp@moe.edu.cn
邮编:100044
2023年5月31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就做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部署。
《通知》强调,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追求,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真理的光芒,极具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是指导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这一重要战略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鲜明指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政治宣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一本质要求,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谋划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任务,是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坚定信心、久久为功,进一步聚焦重点、加固弱项、发扬优势、完善机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引领全党全社会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的思想旗帜。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最大政治优势,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要全面准确、系统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使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更好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通知》指出,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准确把握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加强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实践,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推进法治、生态文明和国防教育,持续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网络育人能力,网上网下全方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扎实办好基础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把高等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要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打造一流人才培养方阵,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全面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要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活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要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全面学习传达,加强宣传引导,深化研究阐释,着力抓好落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