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服务国家战略,双轮驱动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25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数字经济时代下,作为新一代科技和产业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发展人才先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输出人才的重要使命。

为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大机遇,加快培育高质量人工智能技能型、应用型人才,2018年初,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达内教育集团启动了“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项目引入优质的课程资源、师资力量、新形态教材、先进教学模式及合作资源等,聚焦人工智能专业学科与教学资源建设、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从课程服务到软硬件环境一体化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依托项目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平台生态体系,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益探索。一方面通过共建人工智能学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产业相结合,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实现人才培养过程智能化、数字化,以“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及“AI教育创新研究院”实现双轮驱动,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按照“自主申报、校企对接、方案优化”的程序,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现状、项目交付能力及专家审核意见,“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确定建设院校名单,当前已经有40余所获批院校进入运营或建设阶段。同时,伴随着新政策的颁布和产业的发展,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背景下,达内将“智慧教、智慧学、智慧练、智慧测、智慧面”融入教育教学,利用人工智能资源实现智慧教学过程。


创新升级培养模式,AI赋能人才发展全链条

以培养“π”型人才为核心理念,既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能力,又训练学生熟练掌握适应数智时代的人机协作的通用技能。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建设过程中,从产业调研出发开展岗位分析,提炼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大项目实践教学和产业工程师培养模式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基于大模型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资源、实验室建设与工程教学项目中,培养学生前沿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围绕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在通用技能、实用技能、应用开发技能、算法研究及行业素质等方面所需的专业知识,项目形成涵盖人工智能公共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特色方向课的课程体系,面向本科生开设25门课程、面向高职课设提供26门课程。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国产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技术,形成具有信创特色的课程体系。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开展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基础教育,帮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建立对人工智能的基本认知,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

在实习实训方面,项目研发的人工智能实验套件可支撑算法模型推理与验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开发等模块,配套50多个产业教学案例,涉及工业、智能制造、农业、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可用于实验课教学、实训、项目实践、创新设计的场景式综合实训系统。


项目提出“岗课赛证创”融通的育人体系,通过项目实操和演练,辅导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大赛、省级大赛和国赛等赛事,参与腾讯、百度、华为等大厂认证训练营,举办双创训练营等,实现全流程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赛事奖项十余项。


广泛链接产业,校企共建人工智能学院

充分挖掘人工智能领域的20万家企业资源,联合龙头企业,深度对接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在国家信创布局的战略背景下,积极构建在基础硬件,芯片服务器、基础软件、云服务、5G通信、信息安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AIGC大模型等不同领域的技术和资源生态。

结合院校特色以及当地产业发展情况,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面向细分行业实行定制化建设。面向综合学科,专注于人工智能通用技术,面向金融、交通、医疗、能源及农业等领域,共建“X+人工智能学院”,立足市场对于新兴战略性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专业集群整体转型。

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与华北理工大学、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果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林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入选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名单。


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服务高地

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支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面向高校,联合开展师资培训,将产业学院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辐射区域内其他高校,提升区域整体人工智能教学水平;面向区域企业,联合打造产业服务团队,承接区域内企业的人工智能相关业务需求,助力区域产业快速实现智能化升级;面向行业发展,联合开展区域行业研究分析,洞察区域内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背景与发展、分析内外部互动联系特征,支持区域产业战略部署。

截至目前,累计组织20余场的人工智能方向的师资培训, 200多所高校,1000多名的教师受益,推动教师主动适应数字化、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助力学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与合作学校搭建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与院校联合申请专利,服务产业,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过程、商业成果。

五年经验沉淀,项目通过紧密链接产业与高校,推动深化产教融合,在助力高校人工智能学科群与产业群搭建,提升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项目也将继续面向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