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陈锋首次系统阐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流程改革

发布时间:2016-07-06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7月4日上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为第一期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作了题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流程改革”的主旨报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陈锋主任强调,探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最重要的也是这八个字。在报告中,陈锋主任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模式和流程等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如何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

  陈锋指出,人才培养体制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所建立的人才培养各项基本制度的总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初心,就是要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体制的出发点,一方面,是要更好地坚守、传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在今天来讲,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在前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回到这个出发点。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人才培养体制的时代性,本质上它是由人才培养的供需关系不断演变所推进的。从前工业化时代到工业化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再到高收入国家,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对推动教育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供需关系。教育的供需关系具有特殊性,表现为人才培养体制必须努力实现学习者禀赋的多样性、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性的统一。正是在这样复杂的供需关系的推动下,现代人才培养体制必然体现以终身学习为基础的充分性、开放性、多样化、灵活性的特点,因而推动了人才培养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实现这一改革的目标,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更要发挥包括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学习者、家长、企业、社区等各类主体的自主作用。他从招生入学、教学、评价、就业创业、要素投入等五个方面详细解读了政府和各类教育主体的职责作用如何根据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进行设定和改变。他强调,唯有不忘初心、把握规律,才能校正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方向。

  陈锋指出,制度并不能自动运行,要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就需要创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就是人才培养系统里面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结构和功能的设计,反映的是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关系,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开放融合的发展机制,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二是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把对学习者的激励、对教师的激励作为人才培养机制设计的核心内容;三是基于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动以学科(专业)集群-课程模块-课程为基础结构的集群化改革;四是知识的创新、转化和应用机制,使技术进步机制成为人才培养的血脉;五是价值创造、分配和管理机制,学会价值管理、资产管理;六是内部和外部的约束机制。他指出,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必然推动学校的治理结构、发展模式、利益机制和高等学校编成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陈锋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主体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特征。如果说人才培养机制反映了人才培养系统的结构关系,人才培养模式则反映了人才培养系统的技术特征。他将人才培养模式分解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学习者动力构建,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即学习者要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动力,如果这个环节失败了,那么整个人才培养活动就很难成功。应用型高校必须特别重视学习者学习动力的重构和职业发展期望的管理。二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内容,包括因类施教、自主学习、多种方式学习等,要牢牢抓住因类施教这个牛鼻子,自主学习这个关键因子,树立多种学习方式价值等价这个新理念。三是教学结构的改革,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基础性的建设,包括场景创建、知行合一、成果验证三部分,目的是实现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改革目标。他强调,应用型高校必须坚持能力本位,在知行合一的总纲下,根据专业和课程的实际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互动的方式,实现学习者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陈锋指出,人才培养流程是在时空维度下对人才培养的过程步骤、空间连接及责任主体、资源配置的安排。人才培养流程的设计,第一是目标导向。人才培养目标是流程管理的出发点,对学校来讲,就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质量,对学生来讲就是职业发展期望的实现。第二是流程主线。学校设计的人才培养流程是以管理者为中心还是以学习者的成长为中心,关键要看流程主线。大多数学校都是以管理者为中心来设计流程,副线变成了主线。真正的主线应该是学习者的成长,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流程应当服从服务于这个主线。第三是过程设计。包括学校教育过程、专业学习过程和课程学习过程,每个层面都要有细致的过程设计。第四是节点控制。要找出学习者能力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建立监测、评价、反馈、改进的机制,这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抓手。第五是空间连结,将主副线流程和相关资源进行科学组织、配置,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空间布局优化、时间效率提升和管理教学节拍协调统一。

  陈锋表示,应用型课程开发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对于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可学可做,从而成为教育创新的推动者。

  (责任编辑:韩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