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校应用型课程研究与推广 > 高校应用型课程研究与推广
【师说课改】基于校企协同的《浙商解读与创业实务》课程十年改革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3-08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基于校企协同的《浙商解读与创业实务》课程十年改革探索与实践

 

浙江科技学院  齐铭鑫  李俊  应卫平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浙江的企业家再次活跃于海内外商界,并日渐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商帮之一。传承浙商精神、感悟浙商文化、研究浙商模式、学习浙商榜样也日渐成为学术界和商业界关注的话题。课程通过走进访谈浙商企业,把浙商的实地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带进课堂,结合翻转课堂与项目化教学的建设理念,通过ETPE认知模型,通过创业实务课程,以三感三创人才培养模型,形成校企协同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ETPE认知模型;三感三创;校企协同创业教育

 

一、构建高校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虽然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课程结构和系统性发展方面,仍有待于提高,如持续性不够,缺乏资源,缺乏延伸,没有形成品牌化、持久化、机制化的运转模式和发展态势;在于校企合作方面较难形成长效机制,如缺乏地方企业人脉资源,或在校企对接上后劲不足,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沟通途径。总结起来,多数高校目前创业教育体系存在几个问题:

1.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创业教育课程的核心模块在于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层次、教学资源的邮寄整合。第一,高校普遍遇到的瓶颈在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合度不高。理论课的教学纲要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有所分离,容易形成先完成理论课程,再完成实践课程的情况,很难达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一个教学内容内完成的理想状态。第二,教育目标多样性需求不能满足。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将教学对象进行有序分类,“已创业”、“强烈创业意向”、“初具创业倾向”、“提升创新精神”的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体需求不同,因此高校需要针对教学对象形成不同的培养方案,而当前创业教育的一刀切情况比较普遍。

2.校企合作路径和机制缺位

创业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需要形成创业教育模块。第一,校企合作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很难满足学生的创业所需,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也有脱节。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并模拟创业,但当前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创业教育见效慢,企业介入不深,创业师资力量远未能满足实际需要。第二,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不强,在以课堂讲座、创业竞赛等形式的合作较多,而在课程体系改革、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较少,而且校企合作缺少有效的激励、沟通等机制。企业作为辅助创业教育的平台,与学校的创业计划的培养计划缺乏有效合作,课程的统合性和实效性受到较大影响。

3.创业教育评估滞后

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有效的评估体系,是创业教育课程动态建设的有效保证。目前对创业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尚无可靠的诊断和测评办法,创业教育欠缺质量和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估,才能达到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整合和课程结构优化结合。创业教育评估,需要把握创新创业的时代脉搏,将学生、学校、企业三者进行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急需构架一条沟通渠道,搭建一个综合平台,推进创业教育的社会化运作,促进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

二、以系统性理论构建创业实务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根据2012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本科高校需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为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完善学生创业结构,学校依托企业资源开展KAB创业教育实践,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所需要的内在品质、思维方式以及外在行为习惯,有助于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

十年来,我校已搭建了良好的校企协同的创业教育体系,现已重点打造《解读浙商》等10多门由企业人员参与的创业实训课程,开设“互联网新思维”等创业特色班3个。课程依托全国KAB创业教育优秀基地和创新创业学院的已有师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我校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在百期“浙商访谈”、“企业直通车”、“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实操活动平台。

1.课程设置背景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密切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服务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通过整合校企资源,搭建校企合作综合平台,深化校企协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引领青年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健康成长,为社会输送具有创业精神的双创型人才。十年来,课程从企业家优秀案例总结出发,以KABSYB创业课程为依托,形成了以浙商解读为特色的创业实务型课程体系,课程的核心教材资源如下:

1  教学资源汇总

2.课程设置内容

    课程以实践型教育为导向,开展了“感知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感悟职业-与企业家手牵手”、“感奋创业-与企业家心连心”等实践教育活动,开启“大学生感知企业直通车”,学生相继走进了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为大学生“感知企业、感悟职业、感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广大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思想品质,提高职场本领。通过向全校学生征集创业点子和创业计划大赛,让每期来校的优秀企业家进行现场点评,促进大学生创业思路的成熟,有效引导创业走向成功。课程大纲如下:

1 课程大纲

3.课程建设效果

2008年,学校成立由企业家导师参与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该团队获校级重点教学团队立项,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并每一章节聘请相关企业家作为实践型导师。系统性课程之一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012年获批教育部网络培训计划课程。课程立足于探索创建校园励志文化和创业文化,引导大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下感悟成长,并对有志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全系列、过程式培训,具体活动包括举办企业家访谈、头脑风暴、励志沙龙、分析校园创业故事、开展模拟创业、强化实战训练等。

三、基于校企协同的课程举措

课程以培养浙商精神的创新创业实务性人才为目标,十年来已经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基础,师资团队包括教育部网络培训师资,构筑校企合作平台,融合创业文化活动,课程已具备良好的教学、教研、网络视频授课基础。

本课程体系基于“互联网+”时代潮流,围绕本课程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通过与在创者,成功创业者的交流,获取创业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结合教材作为教学内容,构建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教学互动模式,从企业案例分析到学生课堂实践,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浙商创业经典案例中感知企业、感悟职业、感受创业。

1.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

专门成立企业参与的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合作修订培养计划和开发课程,构建“创业知识课—创业素质课创业能力课”等依次递进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翻转课堂,全程采用研讨式、项目式、案例式、参与式等小班化教学方法。课程提出“不是人人都要创业,但人人都要接受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工作思路,以学校、企业等为多元教育主体,发挥1+12的校企协同效应,构建了创业教育“343”体系,即“三感三创”的育人理念,“四轮驱动”的协同路径——课程、师资、实训、文化,——激励、沟通、长效,将创业教育理念和目标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创业教育的成效与活力。

2 校企协同的343”创业教育体系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链条式融合

课程通过以模拟人物“小创”带你看浙商,为每一个章节的开头,以案例教学为切入,每一章节的课程围绕案例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和解读。案例教学是创业管理类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的重要载体。以案例为导引,通过浙商企业的商业实战分析,让学生认知企业、分析和思考企业经营模式并通过模拟训练,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既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3.互联网+基础上的线上线下课程融合

线上视频主要为案例导读和理论教学提供基础,并结合线下的模拟参与和测试,通过参与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课程精选了浙商创业的代表型企业,企业代表包括有“风云浙商”企业、发展期企业、初创期企业等,并拓展到了互联网、技术、农业、资本运营、环保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典型企业,把相关企业案例与十个核心知识点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节课程会根据教师的任务完成创业计划书的书写,学生将带着创业计划书中的内容进行实践,并在课堂上加入小组作业和创业计划反馈。课程加入了商业模拟游戏环节,将模拟企业运营周期、供给与需求,帮助同学加强创业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将达到校企共建授课模式、考核形式以团队作业成绩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十年课程探索与成效

1.教学体系完善----“ETPE认知模型

课程以企业实地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与项目化教学相结合为建设理念,通过ETPE认知模型,(Enterprise认知企业, Theory理论讲授, Practice模拟实训,Evaluation实效检验),线上线下闭环教学模式完成教学。

认知企业(Enterprise)。课程以录制形式从学校课堂走进企业。将浙商创业精神解读、浙商创业能力分析、浙商创业机遇、浙商创业团队、市场开发与产品营销、商业模式、企业融资与资源整合、法律与财务基础知识、企业战略与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等10大板块以企业视频清晰的模式展现出来。针对不同的章节,我们以层层递进的形式,模拟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各个环节,增进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并激发对创业的兴趣。

理论讲授(Theory)。对导入的内容、知识结构、教学视频、案例剖析等进行理论讲授,剖析经典案例与课程内容的理论关联及意义,为学习者搭建专业知识的理论框架。将大学生创业中将会遇到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模拟实训(Practice)。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性学习者。每节课程根据教师的任务完成创业计划书的书写,每节课程之后,学生将带着创业计划书中的内容进行实践,并在课堂上加入小组作业和创业计划反馈。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大学生体验创业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各个环节,运用参与式教学引发学员对创业的现实思考,促进大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有较深刻的了解。

评价检验(Evaluation)。课后作业以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使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的空架子,沙盘模拟、模拟实训的设置使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学习。教师针对学习者创业给与指导,即时掌握学员反馈,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


3 ETPE-线上线下

 

2.教学内容新颖

为了能系统性教授创业基础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课程的热情,课程将针对“如何有效地组织资源”和“如何有效地激励学习者学习”这两个问题进行设计,以组织同学们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课程资源和参与线上线下课程活动,同时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引领学习者主动学习。

学习资源设计主要分线上资源设计和线下资源设计,线上课程不但是线下课程重难点的回顾,更是深度的拓展。方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学习,也更有利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课程模块包括:浙商创业精神,创业者能力分析,创业机遇,创业团队,市场开发与产品营销,商业模式,企业融资与资源整合,法律与财务基础知识,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商业模拟沙盘,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12大板块。层层递进,模拟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各个环节,引起大学生对创业的思考和兴趣,使大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有较深刻的了解。

3.教学方式独特----创业教育CIPP评估三级指标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围绕本课程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


4  CIPP评估模型

拍摄10分钟的微视频,建立校内课程网站平台(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在线答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协作学习。通过CIPP三级指标,对教学体系进行动态评估。

2 创业教育 CIPP评估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

(准则类)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观测点(测量题项)

备注






  

  背景评价

(Context)

Goals

20%



  1.需求分析5%



1.企业需求


创业教育价值认识、市场需求调查


问卷


2.学生需求


创业教育兴趣


问卷



2.专业知识基础10%



3.创业知识


已学创业相关课程占比


统计


4.专业知识


已学专业课占比、知识产权数量、学科竞赛成果


统计



 3.个体创业背景5%



5.个性特征

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兴趣度和学生对实践过程的敏感度


问卷


6.创业环境

宏观环境、大学环境、当地政府支持、社会资本及其创业活跃度


问卷







  输入评价

(Input)

Plans

25%


  

  4.师资队伍10%



7.创业教育授课教师数量及学历、职称比例



统计


8.专职导师数量及比例;兼职导师数量及比例



  5.专项经费7%



9.学校创业项目专项资金



统计


10.企业赞助;校友创业基金



  6.组织制度8%



11.组织机构


创业学院、校企合作组织



统计+问卷


12.制度建设


激励机制;协调议事机制;长效机制










  过程评价

(process)

Actions

35%




  7.实务课堂10%



13.创业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梯次课程体系





统计


14.引进企业课程数量及比例/必修、选修、认证等创业课程数量及比例


15.创业实践课程数量及比例





  8.实训基地10%



16.校内创业基地(科技园等)规模





统计


17.稳定的校外创业基地数量

18.创业孵化项目和团队数量(创新实验室、创意工作室、创业项目和创业大赛等活动投入)


  9.实战公司10%



19.创办企业数量及成活比例


统计


  10.创客文化5%



20.文化品牌、社团、论坛、互动信息平台


统计+问卷










  成果评价

(Product)

Outcomes

20%





   11.学生8%


 


21.知识 


专利授权、专业学业成绩


统计


22.素质


学科竞赛、获奖荣誉、就业率、素质提升


统计+问卷


23.能力


创赛获奖、创业率、创业能力提升


统计+问卷




   12.企业5%



24.人才 


合作企业年招收毕业生数量 


统计


25.成果


合作企业促进成果转化(横向课题)经费 


统计


26.反哺 


企业导师量;企业提供创业基地数量;企业经费投入量 


统计

   


   13.高校7%


 


27.研究成果 


教研项目;创业教育类论文发表数及引用;专利授权量


统计


28.社会效益


创业校友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声誉 


统计+问卷

《浙商解读与创业实务》课程十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ETPE认知模型、三感三创的培育目标、CIPP评估指标,形成了校企协同创业教育模块,推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打造“双师型”创业教育队伍,拓宽“全真型”创业实践基地,吸引“潜力型”风险投资基金,聘请“企业型”创业孵化导师,从而构建校企“双向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兆信 郭丽莹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12.19

[2]李俊,胡余波,郑友取.基于双向参与机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就业,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