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科曙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 中科曙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百校工程”走在产业变革前沿

发布时间:2017-07-27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校企合作模式设立“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依托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的双师培养模式,着重以项目实践带动教学,培养应用型大数据工程师。

预计在5-10年间,每个大数据学院培养1000-2000名数据工程师,总计培养10-20万数据工程师。

在科研创新方面,通过校企共建“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辅助合作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具体面向合作高校的科研人员。每年提供:不低于1000人次的大数据专业培训,辅助每所高校每年完成1-2项科研课题,总计完成500-2000项科研创新。通过百校联网形成的“大数据协同创新网络”,融合其它高级科研机构资源,聚焦大数据关键技术及重点应用,完成3-5项国家级重大科研创新。

在应用服务方面,根据合作高校的专业优势或行业资源优势,以及地区的重点发展领域,选择重点方向开展校企联合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同时借助百校互联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院校自身优势的倍增器,使院校融入大数据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项目开展期间,中科曙光将协助每所高校每年联合开展1-2项大数据应用服务,5-10年间,总计完成500-2000项大数据应用服务。


回首来路百校工程实施历程:

2016.5 规划发布

2016年5月23日,在前期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试点公告,组织先试先行院校的遴选。共有158所院校提出申报意向,经过教育部评估后,有62所院校进入答辩。2016年7月15日,进入答辩环节的62所院校在北京进行项目答辩,43所院校入选首批先试先行院校。


2016.8 首批新生入学

2016年8-9月间,中科曙光派遣以工程师为骨干的数十人教学团队,入驻辽宁科技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录取了首批1500余名本科生进入大数据学院。

同时在教学实施上,确立了遵循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精神,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入国际上开展产教融合方面成效显著的垂直整合项目化教学(VIP)模式,以逐步深入地协同参与到行业应用项目来带动整个教学过程。


2017.1 方案发布

2017年1月6-7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科曙光及国内数十所高校的专家领导共同出席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的首度年会。会中推出一系列引导性的战略举措,包括由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等参与院校发布协同创新方案,由中科曙光引入合作的战略资源面向参与院校发布科研合作项目,目前已经启动的有“数据中国,教育未来”的教育大数据项目,“金融万象,数据归一”的金融大数据项目。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陈锋主任提出的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未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中,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将作为联合主体,积极参与数据科学及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国际高端组织,为“百校工程”的参与院校和学者建立学术阵地,逐步发展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的学术组织,从而实现三个突破:突破百校,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展开科研合作;突破教育领域,服务社会与产业;突破国门,走向国际。


2017.3 全面推进

2017年3月15日,为了深入推进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聚焦区域发展和校企地合作的战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许昌学院、中科曙光、许昌市大数据管理局、科技局在许昌学院联合举办“大数据应用与创新暨智慧城市建设研讨会”,校企地三方数十位专家学者及地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许昌“智慧城市”建设,探讨未来协同合作的方式途径。

与此同期,太原理工大学通过创建工业大数据协同创新体,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工业大数据项目;湖北大学利用自身的科研积累优势,聚焦光伏、税务和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依托当地医药高新区的地域优势,合作共建开放实验室,开拓基因测序数据分析、精准医疗等健康大数据研究……

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所构建的大数据超级平台的基础上,服务地方的行业应用成果迅速涌现,涵盖交通、税务、教育、医疗、遥感等十几个领域。


2017.6 初见规模

2017年6月22-24日,以“跨界·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主题的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举行。

“大数据+时代——步入人工智能新纪元”分论坛上,首次全面展示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协同科研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创新经验。来自教育部、中科院、科技部和数十所高校的领导和专家,与IBM、NVIDIA、中科曙光等多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内国际知名企业一起,研讨大数据产业技术的未来走向、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产教融合的创新举措,以及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实施以来所形成的从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协同科研三个维度立体化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产教融合新范式。

作为目前国内大数据企业与地方高校之间最大规模的合作项目。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所囊括的不同地域、行业、背景的人才,据估有大约600名各校的学术带头人,5000名科研人员的团队。

依托百校联网的超级大数据平台所有的100PB的数据规模,50万通用核和100万流处理核的计算能力,这一平台所整合的硬件实力、计算资源,人才储备,足以支撑它参与到影响大数据技术的未来走向的前沿研究,成为我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


面向未来跨界融合迎接AI时代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的总结报告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跨界创新、融合创新的产物。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决定了人才培养需要走复合型的道路,而高校的发展需要在更为宽广的视界中推动大学形态创新的重大变革。

面对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革命性技术所带来的产业革新的大势,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未来如何步入AI时代,无疑是需要高校和企业一起在跨界与融合的视野中去共同探索。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经过前期的实施,已经在全国高校搭建了大数据超级平台,它所支撑的开放的大数据共享生态,它所汇聚的数据资源,将是融合大数据与AI技术来研发行业应用的极佳环境。AI技术革新势必带来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新的动能。

 (通讯员 徐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