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IFIE2019精彩分论坛:嘉宾观点速递(上)

发布时间:2019-05-17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2019年5月17日,第六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以下简称驻马店论坛,IFIE)盛大开幕。

5月17日下午,嘉宾们围绕“崇尚劳动: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劳动教育”“实践导向:重构协同育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走向世界:共建‘一带一路’人才‘立交桥’”三个主题,畅所欲言、深入交流。


共商崇尚劳动: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劳动教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刘向兵,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形态与建设路径》的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强调系统的劳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教学。

“目标新——以全面提升劳动素养为核心;

内容新——强调全面、本原劳动观;

对象新——把握新时代青少年新特点;

手段新——紧跟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新步伐‘四新’理论,呼应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四最’重新书立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品德感和情感态度,强调了全面本原劳动观。”

佛山科技学院副校长傅江景作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创新、“一轴双驱三平台”理工科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范式的创新实践》的主题报告。

“针对学校人才培养中遇到的传统专业教育对接企业、对接行业认知不足,服务和引领产业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和部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不够明晰,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和能力体现不够充分的核心问题,学校打造‘拓宽专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和‘拓展综合素质提升的渠道’的创新双驱模式。通过产业学院、素质拓展、创新创业实训实战三大平台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中国建设银行大学执行副校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郭元析在《开放赋能,提升全民劳动能力》的报告中提出,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需要大型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

“建设银行作为国有银行之一,连接了各行各业大量企业,除了为他们提高基本金融服务外,在高校与他们之间架起一座科研成果转化桥梁。建行大学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建设专业研修院,实际上它是联接培训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一个桥梁,这样就能把培训做实。”

 

共论实践导向:重构协同育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从什么是实践导向人才培养,协同育人体系重构、政策和实践中有哪些创新类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变革三个维度进行了实践导向育人的观点分享。

“实践育人本质上是知行合一,思想实践融为一体,将学说与实践紧密连接,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体会。当前,一批批高校开始实施校企一体化的育人方式,把基础性课程放在院系,把专业学科、职业训练放进产业学院进行。还有一批高校开始与行业企业通过研发道路,通过紧密结合方式,进行产学研协同,形成了新生态,建立了新的生命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要以外部保障促进内部改革,通过内外融通,最终形成应用型教育新生态,这就是我们要打造的产教融合的生态。”

五邑大学副校长董超俊认为,学校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这既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也包括专业实践能力,其中一般实践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组织管理等,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门方法、专项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后者需要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应该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己任,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全覆盖。我们创新了学术模式,完善产业结合,不断推进协同育人成效。”

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史秋衡在学情分析基础上清楚把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我们应该思考学生发展是如何产生差异的,要反思当前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类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指标却非常相像的原因。需要设计并建立综改路径:

通过立德树人:明确改革的核心问题;

通过一流特色:研究自身的特长与优势;

通过创新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机制体制平稳转型;

通过职能发挥:全面调动改革内动力,关注学风、教风;

通过过程控制:找出改革重要环节,设计符合校情、操作性强的改革评价方案;

通过攻坚克难:取得重点突破;

通过内涵提升:形成整体的使命、愿景及绩效目标体系。”

 

共议走向世界:共建“一带一路”人才“立交桥”

英国国际贸易部技能与教育司中国区主任刘静,在《英国现代学位学徒制与人才“立交桥”构建》的报告中认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国家职业教育证书体系的重要发展。

“建立以企业为核心、政府指导、培训机构提供课程服务的课程生态体系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重要方法。开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多重职业教育培训,通过税收相关政策制定,触发企业能动性,引领社会广泛参与。以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融合,赋能学生学历晋升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双重发展。政府、学校、企业协同多方发力,可以打造多元的学生学习生态,赋能终身教育发展。”

老挝苏州大学原副校长汪解先,在《老挝苏州大学——践行一带一路的尝试》的报告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高校海外办学提供了机遇,推动了高等教育服务的内涵式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国门,正是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主力方向和重要发展路径。在中外教育合作办学过程中,要努力建立健全两国多元人文交流机制,以职业教育专业办学,带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民间交流加快推动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促进全人类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达愿景为旨,开展‘一带一路’领域人才多样化培养。”

芬兰图尔库科技园主任、原坦佩雷理工大学校长Mika Hannula在《产教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发展的芬兰经验》的报告中提出,产教融合能够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发展。

“传统教育的架构不具备动态和发展活力,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大学和行业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是创造未来的重要手段.研究型大学提供了理论和知识信息,技术是自然科学的实践应用。通过跨学科的通力合作,为产学研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知识前提。

在实践领域,通过建立科技园区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行业的协同合作,融合研究成果、企行业资源和教育资源。

在体系构建上,通过建立长期战略性产学合作,建立应用大学核心竞争力。”

(通讯员  史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