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新技术迅猛发展,驱动课堂革命丨技术重塑教育⑤

发布时间:2020-06-05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大解放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发了社会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但同时信息社会的数字鸿沟,也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状态,教育的供需关系失衡问题进一步显现,人们普遍增长的高端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在信息化时代,有效落实数字环境的课堂教学重塑,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高教育生产力,是实现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践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由之路。

顺应时代趋势,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势在必行

现代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内容和媒体四种要素组成的稳定结构,其中各要素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二是根据相应的教学理论形态构处特点各异的交互关系,形成不同类型的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性变革就是在教学理论关照下对教学系统要素的重新配置过程,整个系统随各要素的交互发展、变化,由量变累积而达到质变状态。课堂教学重构必须要实现教学系统的重心转移:打破教师本位的传统结构,构筑学习本位的课堂教学结构。

技术在场是教学结构变革的充要条件。如今,技术已经成为我们赖以存在的环境,参与并形塑着生活世界。在人工智能时代,把技术仅仅是为教学辅助工具,是对技术内涵的窄化,技术对于教学,至少具有工具与环境的双重属性。技术作为工具,主要实现的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技术作为环境,主要作用于学习方式的转换。一方面,信息技术环境的时空延展性是教学重构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环境的强交互性是教学重构的实现方式。

学习本位是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课堂教学结构变革主要指的是学习方式的重构,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抓手,以学定教,实现技术环境下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需要从学习的角度重新来思考教学问题,让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统一于学习过程,形成共生而非对立的关系,不唯师,不唯生,不崇术,科学地统筹教学要素,保证学习有效地发生。

技术驱动成为教学结构变革的供给侧支撑

教学结构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其最终目的是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

以技术服务学习,优化学的条件。教学结构变革是需要生存空间的,智慧教室作为服务学习的支持性环境,正在大规模形成。介入教学过程的技术其稳定性和兼容性要求应高于先进性。稳定性要求教育信息企业的定位首先是服务教育,其次是研发技术;兼容性要求教育信息企业要“量体裁衣”,基于既有的系统、教师已经设计的技术寻找切入点,完成于以后资源的对接和融合。技术最终服务于教学,尽可能在不增加教师和学生额外负担的轻快下思考驱动路径。

以技术理解学习,探索学的过程。为理解而教,一方面要加强专家教师对新手教师在教法和学法等方面的经验指导,另一方面要借助技术来实现科学的学与教。新时期的教研可以借助技术让思维可视化、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过程,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同时也可以数据中提炼出学生学习规律模型,推进应用和共享,让好的资源得到推广和普及,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研究者和学习者。

以技术促进学习,拓深学的结果。以技术促进教学的智能化,灵活运用技术的基础功能,并根据需求充分发挥技术的高级功能,为学习赋能,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一是基于数据的教学诊断和改进,科学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二是面向个性化学习的自适应系统应用,以技术促进教学情景化,创建学习生态系统,发挥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总的支撑作用。

技术革命驱动课堂结构变革,智慧学习工场应运而生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教育和学校正处于形态变革的前夜。智慧学习工场正是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教融合深化的背景下,对我国未来教育思考探索的重要成果,旨在推动重建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底层架构,孕育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人类对美好教育的追求、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新型技术的集群突破,尤其是新兴业态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推动我们以智慧学习工场为未来大学的核心单元,不断拓展新学习、新场景、新课程、新教师和新流程。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智慧学习工场在对未来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下,打造四元耦合——课程(串群组)、教师、技术、社区网络、课程供应链为一体的“智课堂”。

在资源协同层面。“智课堂”已搭建首个连接北美优质教授资源与全球学生的在线学习与教学平台:国际引智计划,赋能优质教育。在教育教学内容,“智课堂”还搭建一对一、一对多、双师直播等多类型创新课堂,不断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在技术架构层面。借助大数据行为收集与AI智能分析技术,“智课堂”构建了智能教学生态,通过收集学生的课堂数据、考试数据、课堂预测数据等形成数据闭环,并利用语音分析、情感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进而实现师生匹配、语音纠正、教学方法优化等智能化学习服务,让学习者的学习更加个性化。

在教学模式层面。个性化学习、预测分析与干预建议、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混合性学习与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正在加速重塑教学课堂与学习体验,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免费教学资源的开放,也在推动智慧学习工场中的资源分配更加优质与公平。

在互动形态层面。师生二者的“线性互动”,向“教师-学生-人工智能”三维协同格局转变。在智慧学习工场中,人机结合正在成为实验院校教学的迫近形态。传统的知识讲授和机械的教学内容将越来越多地被丰富多样的传播媒介承担,常规的作业练习和批改将越来越多地由人工智能程序承担。教师将逐渐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抽身,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具有创造性、更富于情感性和更加充满艺术性等的互动教育活动,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影响学生学习的个性因素和情绪因素,真正成为“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的多重角色。

目前,在智慧学习工场的“智课堂”中,老师通过数据记录、学情分析,再有针对性地推送合适的内容给学生,学生拥有了覆盖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自主学习全场景的智慧工具支持,专注于适合自己、目标明确的学习,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学习效率和成绩得以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