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初探与思考丨公开课笔记㉒

发布时间:2020-08-13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教育教学改革将继续成为主旋律,推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更加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等教育需要进行不断改革和探索创新。例如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拜金主义等)、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学术不轨等)等,解决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同样,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不足,如课程思政不够,应试教学明显,重科研、轻教学,育人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等等。所以,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设法解决或缓解,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战线工作者在“十四五”期间的任务之一。

二.高等教育改革初探与思考

(一)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客观规律在培养方案设置、培养方法、学科交叉、人才环境等方面,遵循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及成长规律。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及学时安排等方面,遵循知识传授及接受规律;在优良学风、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的氛围、科研协作效能等方面,遵循重大科研成果的孕育规律;在优良人才环境、团队人才结构、优良学风、关爱学生、高效管理等方面,遵循优秀高校的成长规律。

(二)弘扬“大学精神”

关于大学精神的定义和内含,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创新、特色;

2. 批判、严谨;

3.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诚信、博爱;

4. 不断进取、追求卓越、引领风尚、责任心;

5. 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宽容失败;

6. 学术尊严、争鸣、自由、民主。

2014年05月06日,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北京大学争取到2018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总书记的教诲对北京大学及全国各类高校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每一所高校都要办出特色,办出独特的韵味,办出不可替代的功能。

(三)要大胆创新、勇于创新

关于创新总书记有一系列重要论述,首先要树立坚韧的创新意识,“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同时在面对创新中挑战, “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为此,各高校更是要弘扬“大学精神”,增强专家学者的学术自信,具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创新精神,鼓励科研工作者“敢于冒险”。一所优秀的大学就一定有人从事高风险研究,一定有人进行个体的、常人无法理解的探索,只有创造崇尚创新的大学氛围,才能培育出更多像屠呦呦一样诺贝尔奖获得者。

(四)学生的未来即学校的未来

创办一所优秀的大学,始终要清楚“学生的未来即学校的未来”的道理。学校只有在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优良学风、关爱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学校培育出的高素质精英人才立足于社会各领域时,学生自然而然会以不同方式回馈学校自身发展建设,助力母校持续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形成良性发展闭环,这样良性循周期一般在20年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友捐款可视为优秀大学构成要素之一。例如,根据2017年美国前几所大学的校友和社会捐款基金各项指标显示,哈佛大学370亿、耶鲁大学272亿、斯坦福大学247亿、普林斯顿大学233亿、麻省理工148亿等等。这进一步证实,大学的国际排行与校友社会捐赠基金的总额基本上成正比。校友捐款捐的数量实质反映了一所大学的育人质量,这就回答了为什么各类世界大学排行榜将校友捐款列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发展要扎根大地,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从学生们未来发展角度出发,认真谋划高校自身建设与发展。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

前文提到,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如何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首要目标就是培养一流人才。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要以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凝练汇聚高校的特色,充分凸显高校不可替代性因素,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精、专人才,才能涌现出一大批世界上有实力、叫得响的中国优秀高校。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高校要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基础上,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应统一思想,更好培养高校创新能力。学术的积累与突破有周期性,有风险性,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承认。要充分认识创新对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将创新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第一动力,确保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第二,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等不科学的考核评价导向。在“十四五”期间,高校要从自身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出发,遵循教育和科研规律,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全面考核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引领作用。既要鼓励创新,也要宽容失败,更要严防开后门、搭便车等问题。

第三,要宽容、呵护奇才偏才。我们常说:“天才与疯子仅一步之遥”,面对各类奇才偏才,学校要要加以宽容和呵护。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给奇才偏才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材施教,释放学生们的创造天赋,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才能。

第四,实施学术诚信文化的教育。思政理论课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诚信”二字,学术诚信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已经习惯了与世界上优秀大学比论文数量、比经费投入等,但同样重要的是与优秀大学比优良学风、比学术诚信、比师德师风。培育诚实守信、学术端正的人才是我们大学应该追求的风尚,这样的大学学风是与其办学水平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大学都要努力成为学风优良、学术诚信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