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教融合促进委员会主任、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在2020中国·海口中医药产教融合国际发展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这次抗疫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精华的生动实践,增强了我们对传统医药的信心。我们要继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张伯礼主任讲话全文整理如下:
尊敬的陈锋主任,海南省教委的陈主任,301医院海口医院的周院长,中铁建川的林董事长和参加中医药会议的各位大学校长、各位同道、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再次来到海南参加中国·海口中医药产教融合国际发展大会,与大家一起研讨中医药产教融合国际发展的规划和行动,今天也正是产教融合成立两周年,两年前我们在海南成立了产教融合促进委员会。在这两年中,产教融合一直在发展,2018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全国工商联医药产业联合会成立了中医药产教融合促进委员会,在召开大会后,这两年相继考察筛选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一批重点的产教融合项目,召开了第六届产教融合合作发展国际论坛、海南中医药产教融合实验区项目规划建设研讨会、中医药中国行动长春峰会,也成立了眼科专业委员会,特别是在今年经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批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产教融合促进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也使我们产教融合联合会找到了一个上级挂靠单位,同时有利于推动产教融合在世界的发展。刚才拉蒙先生做了非常好的致辞,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有助于产教融合在世界上的发展。
产教融合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活动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拓展,特别是今明两年的时间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等教育从规模的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这两年连续出台了高教质量30条,以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究生教学工作会,在总结“十三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又做了“十四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更加强调学校的分类评估,个性发展,同时对学校只把一部分985学校制定为面向国际一流发展,更多的学校要落地,落到求真务实,学校怎么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培养出适合“十四五”乃至中长期发展规划所要求的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前天我刚在教育部评估委员会开过会,“十四五”的评估就是学校自己定位,你是哪类的学校,然后有几个套圈按照套圈做评估。大部分的学校将近600多所学校主要的发展还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应用性人才的发展,所以,我们产教融合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必由之路,不仅是一种理念,更多的是它的行动。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在这点上,我们这个会某种意义上说先行了一步,我相信会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多的企业找到契合点,通过产教融合推动发展。
我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当校长,十年前,我就成立了中医药工程学院,医工结合,并且在学校建立了一条生产线,我这条线跟普通的企业不一样,十年前建立这条线就是数字化的生产线,把中医药传统的产业升级,这几年又与大数据科学结合,面临着学校整体重新异地重建,我又建了一条线,保留了原来的线建了一条数字化生产线,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了产教融合中心4.0版,把中医药生产和信息的监控结合起来,不但要监测,还要控制,使我们传统的中医药产业迭代升级,这条线在明年就要建成,今年硬件已经完成,明年要装软件在里面的生产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已经毕业了五届,这五届毕业生分配非常好,非常抢手。通过产教融合平台,我们又建立了三个跟企业对接的联盟,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的问题,我们提出来中医药大品种改造,利用这个大平台对天津市30个品种进行改造,年产值从12亿增加到50亿,过亿的品种由2个增加到13个,我们帮助全国几十个企业改造了上百个品种,最大的一个品种从销售额从6亿增加到60亿,是全国多个品种中最大的。也帮助一批企业产值的实现了翻一番翻二番、翻三番。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到了实惠,学生增长了才干,学校提高了地位,所以,在去年我们获得了领域内中医药行业内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区,前不久在财政部支持的跨界、跨学科的创新团队中,我们也是重要的工程部位。整个产教融对企业有利,对学校有利,对学生有利,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特别是很高兴的看到,这次和上次不一样,有很多的企业介入,很多的学校关注。不管是康养结合也好,还是医养结合,还是真正的产教融合,都是未来的希望。特别是它的冠名是中医药产教融合,这次疫情大家都深刻的感悟到,我们在疫情初发的时候,中国面临的是闭卷考试,疫情突发大家都没有经验,我们是闭卷考,我们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控制了疫情的发展,两个半月的时间基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清零。全部医疗队撤离武汉,中央督导组撤离武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尽管以后有北京新发地、青岛、大连、乌鲁木齐,乃至最近的喀什、上海、天津等,都是多点散发,多点散发一发现很快就发现、控制,很少传到三代。第三代人往往在隔离点发现的,都没有蔓延开。从这些城市来看,我们有了长足的经验,所以,我们非常有信心,既使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候,12月份再加上到1月份,我们能够控制它,我们有充分的经验。我们从今年5月份,武汉清零以后,尽管有多点散发,但是,我们没有再出现死亡的病例,重症的比例也比较少,因为我们有了经验,我们的经验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我们的经验是中西结合,中医药并入。不管武汉的经验也好,还是将近半年多全国各地多点散发的经验也好,这套经验是成熟的,正确的,可以应对目前的情况。我们的疫苗进入三期临床实验,海外有多个国家在开展三期临床实验,有人说国际上比我们快,美国昨天已经注射了,是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的实验室一步一个脚印在严格的做,有些国家的实验是跨越式的,跳过了很多阶段没有做,为了抢时间。所以,我们也在解纠结,是跨越式的做还是按部就班的做,又体现了为了人民的健康、生命致上,药品的质量第一,所以,我们一丝不苟的在做,有望在明年初我们的疫苗也会上市。
结合整个病毒的演化,结合疫苗普遍的接种,在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中国的疫情会得到非常好的控制。既使现在防控属于常态化的情况下,我们复工复产复学没有影响,所以,今年经济正增长只有中国,到底是2%、还是2.5%还是3%,还不知道,说明我们的疫情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彻底战胜疫情,度过今年的冬天、春天可能爆发的疫情充满信心,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是我们理直气壮的。
中医药在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的有效方法,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取得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早期严格的隔离大排查普遍服用中医药控制疫情的蔓延和发展。在治疗的时候,中药进方舱、中医包方舱控制转重率,没有重症就没有死亡,对已经出现重症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救治,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在病人的恢复期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先做评估,后做治疗,有针对性的对免疫功能调节、脏器修复都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我们对新冠病毒的把握和今年的春天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从后面防治的效果来看,我非常有信心。中医药学几千年来防治疫病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并且这个经验至今仍然有用,特别是我们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守正创新,传承精华,我们更有把握。中华民族有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幸事,中医、西医各自有自己的长处,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优势互补,维护人民的健康,这是中国独特的。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现在在世界各国还在肆虐,并且到了他们认为的至暗时刻,死亡率、确诊人数每天都在创出新高,目前还没有看到拐点,形势异常严重。所以,我们更加感觉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中国人民举国同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种令行禁止,全民族的精神,也是我们胜利的保证。再加上有中医药,中西结合,中西药并入,是综合的方针使我们控制住了疫情,制度的优势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文化,而中西结合、中西药并入,不但是抗击疫情的法宝,也是今后解决中国医改、健康中国建设的法宝。
我总说,因为聚焦了,中医能抗疫、中医能治疫病,没有聚焦的时候,中医对特大疾病、慢病、常见病都是有效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蔓延昌盛靠的就是中医药。我讲了几十场就是弘扬抗疫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中医药就能应对以后,在各种疾病中防治中发挥优势,中西结合、中西药并入,将是解决我们重大疾病、常见病防治中的难点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解决世界医改难题,做出一个健康中国建设的模式。通过这次疫病也看出来,世界各国的医药卫生,暴露出很多短板,这个短板有望在中国能够得到解决,我们采取的就是举国的体制,就是中西结合、中西药并入,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很多,中医药产教融是中医药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也是它的前沿。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预祝中医药产教融合蓬勃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