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师说课改:教师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发布时间:2022-09-28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日前,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的第40期课改沙龙在线举行,沙龙由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张振笋秘书长主持,六位一线教师参与活动并分享课改经验。


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  缪国钧:

本人承担的3学分《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授课对象为能源动力专业本科生。课程于2007年启动,2008年实施项目化改革。改革体会总结为五项关键工作:

一、创新思路路径。贯彻“工程化项目”“工程化环境、项目化载体、团队式指导、协作式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团队、教学项目、教学文件、讲义教材、在线平台”同步建设,精选引领性工程化项目构建“基础训练、设备控制、系统控制、工程实战”四级递进式项目,开展“理实一体、学做结合”教学。

二、选对引领项目。引领项目选择已经完成的企业委托项目喷雾干燥塔PLC控制改造为背景项目。该项目系统规模小,但功能全面,非常适合初学对象。同时,项目涉及到泵、风机、阀门等常见设备和燃烧、温度、压力的检测与控制,契合课程服务的专业领域。

三、部署训练项目。“基础训练”设置交通灯、电机控制等经典案例和引领项目声光报警、阀门控制等功能训练项目。“设备控制”实现引领项目主要设备控制。“系统控制”完整开发引领项目的子系统。“工程实战”需完成引领项目的工程开发。

四、建好训练平台。课程工作坊针对训练项目设计开发配套的模块式训练装置。工作坊按开课期间计划开放和其他时间申请开放模式运行,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进入工作坊的需求。

五、设计教学方案。课程教学在工作坊分四个阶段进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基础教学”阶段;教师讲授和学生研学对等交互开展的“应用训练”阶段;学生研学为主的“课程考核”阶段;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的自发“创新训练”阶段。“创新训练”不纳入课程教学和考核,取得的学习成果可申请创新学分。


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  蔡洁:

为了更好应对当下的线上教学,我们经历了从零开始的探索。

首先是从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对比分析开始,包括环境分析与学情分析。如环境分析中指出:相比正常的教学,线上教学具有如下突出特点——直接面对的不再是学生,而是冰冷冷的“镜头”,如何面对镜头包含教学激情上课?教师线上教,学生线上学,教与学中的不可控因素增加,如网络中断、停电等偶发影响因素增加,同时也缺乏课堂教学的正式环境;教师不能像课堂线下教学一样,可以与学生随时进行眼神与语言交流,掌控课堂方面大不如前。

继而到线上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学目标与方法的甄选,最终确立了“智慧教室+云端慕课”的“云教室”。其中的“智慧教室”是线上课堂教学模块;而“云端慕课”为线上自学拓展教学模块。实现了课堂的无界限、沟通的无障碍。实现了教与学的全方位、多维度,破除空间与时间的障碍。疫情期间,通过这样精心的设计,学生学习的自律性更强了,学习主动性更强了,老师的教学自信也得到了提升,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蔡展:

我们在2021年开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侧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核心解决学生主动性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辩论赛、大师进课堂、非遗文化进课堂、导游在线直播等活动。

同时还注重课程实操,以丽江5A级景点为实践教学基地,由国家金牌导游员模拟带团,为学生实景示范。同时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应用型“金课”。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  张霞:

课程是教师在教与学的设计中牵引着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知学习效果。“课”是静态的,是可以设计的,如教学的内容选取、教学方法等,而“程”却是动态的,是很难预先设计的,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验等。“课”的目标是学生习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而“程”的目标则是使学生的认知发生改变,学生通过“课”的习得与“程”的体验,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以《园艺产品营销技术》为例,基于“四化四元素”(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数字化;思政元素、英语元素、应用元素、校本元素)融入视角,通过“课”的科学设计与“程”的良好体验,探索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的生态课堂构建。课堂革命之内容革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更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课改也是希冀以“四化四元素”内容革命为支点,撬动课堂革命成效的杠杆,以此实现“两好两有”的课堂革命目标,两好即:好课程(课程有吸引力)与好教育(做学生逐梦路上拉一把的育人者);两有即:有趣(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与有效(习有所得,且有成果),与此同时,师生双方也在“课”与“程”的合作、“两好两有”的课堂激荡中学习、思考、探索、实践、感悟与提升。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  于志民: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应用型课程技能训练的基石,劳动教育中塑造和涵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增强应用型课程《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课程》知识、技能、态度目标达成。

1.课上的时间非常宝贵,应该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典型工作多个教学内容需要完成仿真练习、讨论等任务,教师可以积极收集每个课堂教学任务的问题,合理分配线上、线下任务。

2.在角色扮演实训过程中,加强组内监督,重点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个例学生实操应用型技能未能全面得到锻炼,课后老师加强沟通,进一步完善教学任务,角色合理分配,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劳动素养。

3.建立精细、完善的课程专业技能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并展示专业技能分享与劳动心得分享。充分挖掘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每个教学内中应用型技能评价指标、劳动教育指标。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劳动分享,应对分享实训过程劳动心得,拍摄记录展示到教学网络资源,形成劳动教育素材。

4.分析岗位、课程标准、技能大赛、1+X证书要求,系统开发每个教学任务的比赛小项目,体现了岗、课、赛、证融通。根据典型工作应用型任务要求,开发比赛小项目、评价体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广州工商学院教师  刘仲源:

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中的棘手问题。在以往《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忽视了他们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本次课改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上去汇报研究性学习成果,老师是评委,是规则的制定者、活动的组织者。

本次课改有关键三点,第一是老师提出有代表性和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二是制定活动规则和科学指导,让好生带动差生讨论学习,而不是好生的独角戏;在学生遇到难点,老师要科学引导学生要怎样去攻克它。第三是答辩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