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溯往篇,展新局: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22-12-02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的诞生,源于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时代之问,源于应用型高校转型改革的实践创新。论坛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为推动产教融合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于2014年春季创设的专题性、公益性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回顾2021年11月25—26日召开的第八届论坛,以“新阶段 新征程——以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揭开了助力国家产教融合体系建设、推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又一精彩序章。

一、立足新阶段,着眼高质量教育,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第八届论坛着眼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旨在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会理事长郝明金指出,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高质量人才;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自主培养高质量人才能力;要深度服务建设数字中国战略,加快高校数字化转型。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表示,一是要坚持运用新理念推动应用型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要优化应用型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发展模式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深化产教融合的方向、方法和路径;三是要加强应用型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立足学生特点,突出办学特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表示,应用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同属一个类型。应用型高等教育要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找准在服务数字经济中的定位,发挥高校转型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好地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绿色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服务支撑做强做大数字经济。

德国工程院院士葛兴福表示,工业化和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挑战,要把基本技能、社交技能、跨文化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柱,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的飞速变革和创新发展。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表示,要按照党和国家关于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重大部署,教育培训全方位混搭,从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加强政策协调,推进协同创新等方面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更加高度重视网络和人工智能介入教育培训领域当中的实效。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变革模式,创新服务业态,革新治理方式,努力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中国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熊梦表示,产教融合机制的形成有效提高了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表示,应用型高校要始终扎根中国大地,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幸福价值的能力。

二、启航新征程,着力深化评价改革,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新方位

第八届论坛聚焦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围绕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改进本科教育教学的内在需求,共话应用型高校审核评估。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智表示,新一轮审核评估在促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促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促校企协同的培养方案、促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促学生中心的教学过程、促实战型的实践教学、促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促产学研的资源平台、促持续改进的保障机制等“十个促”方面,对引导和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坚定走地方性、应用型发展道路,加强应用型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和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对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分类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新一轮审核评估的6个新特点,总结了新一轮审核评估应用型高校方案的9个特征,详细介绍了典型经验做法。他表示,我们要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正确方向,着力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泓从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设计思路等方案设计分析入手,针对审核评估的内容、内涵要素及关系结构、指标体系等进行了解读,并就审核评估的组织实施,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审核评估的流程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家考察方式做了指导性介绍。

宁波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苏志刚表示,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教师队伍建设、实训环节等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评估导向作用,探索产教融合机制创新。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张根华表示,新一轮审核评估加强了分类指导的导向,对应用型高校的建设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同时指出,新一轮审核评估引入了大量数据报告,有利于基于数据的评估和改进,对于确保数据有效性、准确性,实现客观评估,准确评价,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方式方法。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副校长曹江涛介绍了学校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强,全面形成了“学科支撑、科研反哺、管理服务、后勤保障人才培养”良好人才培养局面。

三、融入新格局,着重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应用型高校服务“双循环”

进入新时代,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定位和内涵不断丰富延伸,产教融合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满足人民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创新需求和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教育形态变革具有重大意义。

第八届论坛对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应用型高校改革创新,共创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展开探讨。华为中国政企人才发展部部长李朝军倡导从数字经济、智能社会、全时空教育和高效率科研等背景出发,通过共生教学资源、共创教学模式、共建产学师资、共育产业精英等途径,繁荣ICT产业人才生态。神州数码信创职业教育负责人包楠认为,要从信创产业人才需求入手,通过与院校开展信创产业学院合作的方式,为整个产业生态提供人才储备。腾讯云教育总经理钱栩磊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推动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持续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企业人才,实现产业端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形成。重庆财经学院校长吴华安介绍了学校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核心,构建现代治理机制、动态评价改进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课程师资融合、课程双创融合、课程产业融合的“三制三融”理念模型。上海商学院副校长贺瑛介绍了学校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机制,基于co-op理念形成产教融合、学赛一体、研创融教协同育人模式和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建设经验。

第八届论坛聚焦应用型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新作为,探讨高校服务乡村发展的理念思路和实践经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表示,我们要超前识变、主动应变,通过科研引领、区域联动、智慧共享等方式,共同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新时代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改革发展贡献力量。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索昕煜分享了学校运用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相结合方式,为滇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研项目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数字产业导入窗口等服务。温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定福介绍了学校通过红色党建与绿色乡村有效结合,构建面向新农村、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的学科专业性布局,聚焦温州乡村振兴发展方向,通过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对接创新链,知识链对接服务链,打造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源泉。北部湾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陈锦山分享了学校通过乡村“三下乡”学生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乡土情怀的行动案例。黄淮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邵莲芬认为,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乡村教育提质增效,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人才效应合力,才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好局、起好步。

第八届论坛聚焦构建产学研用国际合作新格局,探讨技术变革与国际合作的多样化实践,分享各国开展国际产教融合教育合作的可行路径和实践经验。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宋凯表示,要根据有色金属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特点,双向赋能企业和学校,固链扩链开拓市场,促进各级各类标准向中国标准靠拢。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兼常务副主任王屹介绍了广西在职业教育联盟化发展、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输出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打造线上线下平台的经验与做法。思特雅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系主任Farah Adilah Binti Jamaludin(法拉·阿迪拉·宾蒂·贾马鲁丁)基于工业革命4.0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认为计算机工程专业要通过加强师资能力建设、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课程内容设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道路的创新实践。日中高龄者福祉协会会长东海林·万结美介绍了日本健康养老介护人才学历教育以及日本健康养老介护人才职业资格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分析了日本健康养老福祉教育对中国福祉教育的启示以及中日健康福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广阔合作机会。

四、运用新理念,着手未来人才培养,数字重塑应用型高校发展新形态

伴随着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迅速发展及与传统行业快速融合,一场由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传统产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形态也面临数字化变革。

第八届论坛聚焦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革,通过产科教融合机制创新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重构、基于数字技术的全要素智慧学习场景搭建等创新实践、探究数字技术影响下学习方式变革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田霖表示,信息技术3.0是人、机、物三元互联的时代,需要建设数字能力训练平台提供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新环境。数字能力训练平台通过规划与构建场景应用体系、面向补齐知识短板、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全国各学校的新技术实训基地进行互联互通,打破建设实训基地的专业分割,实现科教产融合多方力量合作共建,按需迭代对接科技与产业前沿,链接全国院校基地,打造融合、开放、生长、共享的新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认为,数字化赋能是新时代大学转型升级的关键,要通过打造融媒体智慧学习工场,设计四年贯通式产教合作育人流程,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校内多学科融合、校外多领域融通。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从专业布局的智能化升级、课程建设的智能化改造、教与学方式的智能化转向,阐述了智能时代对新商科教育的影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谢华清介绍了学校围绕智能制造工厂实验室建设,为上海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的经验。

第八届论坛聚焦数智治理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共话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新思考、新思路。黄淮学院校长刘先省表示,数字化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经济革命,又是一场思维革命。数字化时代,以“教师、教室、教材、教具”为中心的“教的范式”逐渐向以“学生、学习、学问、学用”为中心的“学的范式”转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史秋衡认为,数据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校要进行前瞻性布局和驱动自身数智化转型,抢占人才培养创新的制高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高校要立足国家新基建战略构建智慧校园,健全高校数字治理与决策新体系,逐步向基于精准数据的数据智能决策转换。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认为,高校数智治理要以数据为基础,以场景为载体,以智能为手段,以应用为目的,以人文为关怀,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内涵建设,要通过高科技、新技术、信息化和各种资源,通过构建“数知+数智+数治”和“场景+技术+方法”的全新体系,落实“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论坛聚焦数字新基建融通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为加快应用型高校转型,服务数字中国战略提供“教育方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所长曹蓟光表示,依托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教育信息化已步入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智慧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5G多样化的业务能力,满足了不同教育场景需求,催生了多场景应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院长张辉表示,在数字时代,组织形态朝着扁平化、去中心化不断演化,业务形态通过“大中台-小前台”的方式,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定制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可能。西交利物浦大学教育前沿院院长张晓军表示,产教融合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素质和能力,利用产业生态和资源支撑学校育人,是教育应对挑战的出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晖介绍了学校在人工智能产业和深圳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锚定学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办学经验。

第八届论坛总计开展了30场报告和20场案例分享,共计300余位领导、嘉宾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会场和黄淮学院会场或在线参加论坛,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过700多万人次。第八届论坛充分体现经验分享、聚集资源、深化合作、引领发展的作用,展示了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新愿景、新场景、新成就。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接续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拟于2022年12月14—15日,举办主题为“融通·融合·融汇——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的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常态化论坛再启,期待在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进程中再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