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心业务 > 调研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17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需要高质量的校园规划建设作为保障支撑。为进一步探索创新型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路径,2月20日-22日,邬国强副主任一行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校区基本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前身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2000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与广东省珠海市政府签署合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协议。2001年12月,园区正式奠基并开工建设。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设立珠海教育园区。2003年7月,教育部批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17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签署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三方协力推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设。2019年4月,珠海校区经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并于同年投入使用。

珠海校区是北京师范大学对标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重大任务,按照“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和“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原则打造的校区,其侧重于教师教育规模的扩展、学科布局和结构的完善,功能定位是卓越教师及相关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尤其是服务港澳人心回归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培养、以及拓展学科和培育学科的重要研究基地。珠海校区规划师资规模1100人,在校生规模12500人,其中本科生8000人,硕士研究生4000人,博士研究生500人。

二、校园规划建设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总规划占地面积5205亩(其中教育用地4604亩、商住用地601亩),可建设用地2180亩(已使用1805亩,剩余375亩)。现已建成建筑93万平方米,在建32万平方米,近期规划开工建设5万平方米,未来珠海校区总建筑面积将达到约130万平方米。

(一)规划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对照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和办学条件,着力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山谷校园、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创新校园”。

(二)整体布局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强调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北师大百年文化底蕴,在自然山谷地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功能需求,形成“两轴、两带、三园、五区”的校园规划布局,即以校园南北轴为主、东西轴为辅的“两轴”,赤花山、湖仔山自然山体景观带“两带”,荔枝岛园区、教师公寓片区及星仔山园区“三园”,教学科研区、培训交流区、运动活动区、教师生活区、科研孵化区“五区”。


(三)校园建设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分校原校址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通过改扩建功能片区和新增建筑,完善校园布局,既防止大拆大建破坏校园文脉体系,满足近期校园发展需求,又不透支未来发展能力。其中,改造项目有优化教学、科研条件的励教楼、元白楼、文华苑,增加师生交流空间的立身轩,丰富师生活动空间的风雨操场,提升校区整体风貌的校名石广场、荔枝岛景观等。新增项目有改善校区实验和科研办公环境的理工综合体,开展教师培训和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的未来教育大楼,以及京师家园二期、三期等人才住房。

(四)校园规划特色

1.体现尊重自然。珠海校区依山就势,将尊重自然、和谐统一融入校园规划中。一方面,坚持校园整体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呼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树木植被、水系。依据凤凰岭和青龙山之间的山谷走势,校园采用整体条带状布局和局部“大疏大密、相对集中”规划,建筑群依山傍水而建,即不破坏原生态,也为学校今后发展保留充足余地。荔枝岛是位于校园中心的自然林木高地,校区在景观提升改造时不做大规模的开发,而是充分利用原有地貌,通过绿化补种、道路硬化、布设休息和活动节点等方式,对杂乱无序的环境进行整治,激活区域功能,丰富师生户外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在表现单体建筑个性的同时,强调其作为整体一部分,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励耘楼、乐育楼、元白楼的墙体选择了与背后山体岩石接近的颜色,特色红砖与青山绿水相互承托、完美协调。图书馆北倚凤凰岭,东西两面被湖水环绕,西南侧为茂盛的荔枝林,通透的落地玻璃窗可将周围风景尽收眼底,为学生创造了清净、幽雅的学习环境。

2.彰显人文特色。珠海校区以人为本,将人文底蕴、人文关怀融入校园规划之中。一方面,坚持努力挖掘、继承和保留北师大百年文化底蕴,使校园规划凸显人文气息和思想内涵。校名石广场上,有10块巨石构成的百年纪念碑,上刻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校名“北京师范大学”以及“1902-2002”,象征北师大走过的风雨百年,也代表了北京校区与珠海校区在历史传承上的交接。励耘楼大厅中,北师大著名学者启功先生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赫然墙上,以建筑语言生动阐释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指明了学校师生治学服务的根本遵循。校区的单体建筑名称也体现北师大特色,如木铎楼,取自“木铎金声”,具有教化学子之意,体现了百年师苑的古朴厚重;乐育书院,取自《孟子·尽心上》之“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体现了培养未来大国良师的教育情怀。另一方面,关注人的综合体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在校园交通改造中,采用人车分流交通体系,将机动车道安排在教学核心区以及校园外围区域,扩大无车区;挖掘山地空间,围绕边坡修建无障碍、人性化游览步道,提升步行空间质量;提供便捷接驳交通,配备交通自动指示措施,限制超速行驶车辆入校,为师生营造宁静安全的环境。在室内环境改善中,注重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出发,结合场所的使用功能进行人性化设计。凤凰花心理服务中心整体以暖色为主,家具采用圆角和弧形造型等更具包裹感和流动性的造型设计元素,以提升空间的亲和力和自由感;为了营造更具安全感的等候环境,在首层公共等候区专门设置了环状座椅,座椅为环装向外,使等候者之间尽量可以避免视线的接触,进一步保障了到访者的私密性。

3.凸显共享开放。珠海校区以人为本,将人文底蕴、人文关怀融入校园规划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与建筑设施,重新规划布局,完善设施配置,满足师生的科研、学习、生活需要。立身轩原为校园中央景观湖的二层小楼,使用率不高,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长期属于废弃状态。对其进行整治改造后,成为学习中心与咖啡厅的组合空间,既盘活了存量,也为师生提供了富有活力的交流场所。文华苑1-8栋在改造后,提供了学生宿舍395间、各类公寓939间,学生和教职工住宿保障功能大大提升;建成了培训中心、非遗传习坊、健身房等,打造了大量的公共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坚持融入城市、融入社会,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促进思想、科技的产生和传播。校区未设置围墙,校名石广场南侧即为城市干路,市政道路与校内道路互联互通,不仅提高了校区的交通通行效率,也增加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校区的运动场、食堂等公共设施均面向社会开放,理工综合体建成后,科研实验室也将向社会共享。此外,还新建了幼儿园及儿童博物馆,建成后约提供600余个学位,服务辐射校区教职工和周边地区居民,充分体现了创新型大学校园在公共服务供给、资源成果共享的社会责任感。

三、启发与思考

(一)校园规划建设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依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一方面,城市是大学的空间载体。城市为大学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资金、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大学具备科技支撑、人才培养、智力支持等输出功能,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拉动作用。同时,优质的景观资源、教育资源及完备的基础设施,使大学校园成为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为城市分担一部分公共功能,减轻城市重复建设的压力。因此,校园的规划建设不仅要考虑大学的未来发展目标,更要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自身的更新改造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中,统筹考虑与周边环境的互通性、互助性,以打破物理隔离的方式,积极连接社会资源,在主动开放中助力校园建设与城市发展共促双赢。

(二)校园规划建设要全面统筹科学推进

校园规划建设以学校发展为根本遵循,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对于校园的新建、更新与改造,需要放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中审视和部署,坚持当前与长远、规模与质量、重点与一般,科学研究学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风格、单体设计等,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特色鲜明、适于广大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成长的新型校园。北京师范大学目前有北京校区(海淀校园、辅仁校园、昌平校园)、珠海校区等两个校区、四个校园,各校园办学定位、学科发展均有侧重。目前,昌平校园F区总体体量较小,办学空间供求问题较为突出。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北京师范大学总体发展目标和昌平校园F区功能需求,结合区域地形、办学规模、校园文化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帮助F区建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物理空间。

(三)校园规划建设要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除在建、拟建项目外,还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以应对未来发展需要。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学科建设的不确定性,校园建筑空间面积需求也不断增大。大学校园若在前期将规划用地占满排布,在后期往往会出现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做法新增建筑,不仅会破坏校园的整体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的学习生活体验感。因此,大学在规划校园时,要立足于学校办学定位与长期发展目标,对空间资源进行充分地统筹谋划和超前整合,既保障大学当下的刚性需求,也为大学远期建设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不断增强校园灵活适应变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能力。

(四)创新型大学要建设充足的科研用地

为服务理工学科集群发展,助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着手建设理工综合体项目,打造具备干湿分离、高屏蔽、高承载功能的各类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战略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若干创新型大学承载着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单一学科垂直创新突破越来越难,跨学科协同创新成为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的重要途径,这需要硬件条件支撑来聚集优质资源,推进关键突破。因此,创新型大学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联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建设科研用地,完善实验设施,着力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人才创新和高科技企业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