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扎根中国大地推动大学形态变革,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新兴产业崛起
—— “产教融合:新兴产业崛起与大学变革”分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8-06-0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产教融合:新兴产业崛起与大学变革”分论坛围绕新技术与大学变革、产教融合的演化、产教融合的推进逻辑等核心议题,探索创新内嵌如何推动高校变革,培养国家急需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1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其中6位专家针对核心议题开展了交流对话会,4所高校作创新案例分享。论坛旨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突出教育结构性改革主线,总结产教融合经验,示范带动引领学校转型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在“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大格局中引领新兴产业人才培养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新技术的集群突破催生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

新领域和新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迅速革新的同时,也将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培养这些领域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如今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路径就是深化产教融合。

大学作为创新的领跑者,在变革中不断融入产业,从供需两侧深刻影响着教育形态的变革,而产教融合是新兴技术革命与教育形态变革的核心枢纽与必然选择。

论坛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席专家牟延林做了主题报告,从制度再设计的角度思考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报告回顾了产教融合逐步上升为国家整体制度安排的过程,提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四条主要思路:

用供给侧思维分析我国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用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用制度的“生产”方法对产教融合进行制度再设计;

用新时代的国家标准推进产教融合的发展。

报告建议落实产教融合:

宏观层面,要制定解决产教融合“两张皮”的“十年规划”、阶段性目标、落实节奏及质量考核办法,出台落实《意见》的相关实施细则,要做好产教融合“立法”准备。

中观层面,要健全多元办学体制,全面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以“共享”理念为指导创建未来中国应用型大学的新型态。

微观层面,校企协同育人要在理念、规划、教师、教材等方面共同推进深度产教融合的新进步。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黄韬以“科教融合 未来网络——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为主题,以互联网为案例分享了人才与科技的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

黄韬认为,当前国家网络强国战略需求日益增强,互联网面临严重挑战,未来网络迎来发展机遇,在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上也应有更多思考。面对未来网络领域技术人才供求不平衡问题带来的挑战,他提出以未来网络学院这一产教融合模式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深化产学研教一体化创新机制。利用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在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跨域互联。可以通过开放的网络创新实验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把未来网络技术引入教育行业,通过互联网模式来解决师资、资源共享、学生之间教育不均衡问题,消除时间与空间造成的认知阻断,开拓更趣味更深刻的教学方法与交互方式,在产学研用结合中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新兴产业崛起推动教育形态变革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能,存在突出的人才短板,是推进人才供需双向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佳试验田。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产教融合项目,是主动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为推动教育形态变革储备战略技术的重要举措。

4位地方高校校长分别从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人才培养流程创新、机制创新设计、校地协同构筑生态等不同维度,向与会嘉宾分享各自学校的产教融合实践案例。

淮阴工学院张有东副院长以“推进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主题,介绍了淮阴工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成效。

全面推进协同育人方面,淮阴工学院通过多方面混合式培养模式建设了电子信息专业集群、化工环境专业集群、农业食品专业集群、先进制造专业集群、设计艺术专业集群等。

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方面,依托上述专业集群,积极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通过校领导挂钩县区、学校服务区域规模企业、创造定额社会经济价值的“校地融合”模式服务支柱产业。

通过上述措施,淮阴工学院构建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学科专业体系,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学科与专业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并组建了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提升了学校应用研究水平与服务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池州学院柳友荣院长以“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行业发展”为主题,介绍了池州学院在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

柳友荣表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全新类型的大学,其核心价值在“新”上。对“新”的内涵理解和定位,决定了举办此类院校的社会价值能否实现。当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行为与定位不相吻合时,转型发展将面临最严重“掣肘”。在选聘教师方面,应用型学校引进了大量学术型的硕士博士弥补教师队伍不足,因此需要通过行业学院特设岗位来弥补应用型教师力量。在课堂教学上,现在最缺少就是教学方法改革,应用型大学传统教学痕迹非常明显,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有必要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解决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

凯里学院姚仁海院长以“产教融合推动转型发展 助力黔东南大数据战略”为主题,介绍了凯里学院在转型之机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姚仁海表示,转型是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转型的做法也不尽同。凯里学院在贵州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和黔东南实施“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战略背景下,根据省情州情,提出了跨界融合、校政合作、服务地方的转型思路。

凯里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推动专业转型,人才培养初显成效,取得了多项项目立项。通过校政企合作推动队伍建设,服务地方能力稳步提升,开展了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工作,收集扶贫数据服务脱贫攻坚战略,建立了“中药材产业信息化平台”,服务地方产业。

荆楚理工学院刘建清副院长以“试点引领,深度辐射,构筑产教融合“双协同平台”——荆楚理工学院新时代扎根地方产教融合新作为”为主题介绍了学院产教融合“双协同平台”经验。

刘建清表示,在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方面,学院通过管理机制、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企文化方面与企业的融合,创建了校企混合共同体。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保证转型发展。要统一思想,凝聚创新改革共识。要凝练特色,增强特色专业实力。要克难奋进,不断为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办好产教融合,关键是学校领导重视,学院老师积极配合,老师因为惯性的问题,不愿意改变,靠政策也很难执行,因此要做好思想工作。同时要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关键是要双赢,要抓住企业的目的协同育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形态变革方向

产教融合发展,既是产业转型升级通道,也是教育形态变革路径。一方面,随着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产教融合的机制可以为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巨大动力。另一方面,这些新领域和新技术,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未来教育和学校变革,而产教融合则是未来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机制之一。

刘继军  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意见》中的两点,应该引起高校特别关注。一是第一次在国务院的文件里提到人才供给侧改革,也就是说我们人才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矛盾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刻。 二是中国高校对于行业、企业、社会经济贡献度不够高,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高校对于社会贡献度明显需要改善和提高。 我虽然是企业人,但目前我们也和100多所学校合作创办中科创业学院,中科创业学院做法就是按照创业型大学范式和高校共建创新的实验区。我认为高校发展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清华北大百年老校积淀成为现在的学校,我们赶不上的话就要做调整实现,做快速弯道超车,《意见》给出了非常多的具体建议和指导,如果大家认真的去研读、认真去学习,我相信能够为我们高校寻找到一个突破口或者说是一个新的方向。

余文华  江苏省教育大数据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智慧学习工和产教融合是密切结合的,我理解智慧学习工是一个很好体验,它把课堂边界扩大到校园,校园之间系与系、学科之间无缝连接为什么我们要做学习型工?习总书记说得非常好,就是要本土化我理解的本土化,就是我们要有沉淀,我觉得这个沉淀是目前中国大学里存在最大一个问题。我们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改变,或者自我否定,应该把我们的历史沉淀起来。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些成熟的体制,比如美国企业政府社会向学校平台投钱,让学生自己组建团队而不是单靠政策,每一个公民都从优秀的教育当中获得利益。

田高良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整个运作模式就是按照我们现在的新型大学形态来做,教学、科研、社区服务、转孵化平台融为一体社区5000亩西部创新科技港和国外大学一模一样,没有围墙。另外介绍一下教育部科学工作提升能力的百千万工程,我从2009年开始,就和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块来做圆通制,实际上就是工作标准,我们把这个全部标准化。学生在走向企业之前,就接受了相关训练,走出企业之前就掌握别人多年工作经验,这样很快就进入了企业。在科技园区,我们做圆通科学工作院,就是把人才供给侧需求侧无缝对接,我们园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圆通科技工作院马上对接,就可以培养人才。

宋述强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副主编:我想从教育变革角度来看产教融合问题。当前我们教育系统正在经历一场非常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产教融合的理念层面、政策层面变化,另一层面,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在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推动的力量清华非常重视产教融合领域,学校牵头成立了一个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联盟,清华创业学生可能不到2%3%,但我们为什么还要下力气做这样的事情,因为清华做这件事情,不是希望所有同学都去创业,而是希望能够创业这样一种精神贯穿在我们教学过程里边去,哪怕他没有真的去投入到产业中创办一家企业,但是这样一种创业教育过程也会有更多收益。

李斌 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第一,推出卡迪夫机遇计划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成果,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广泛体验。第二,我们以4D技术、数据、数字、设计和未来为中心,联合英国本土4所顶级科学技术公司,联合创办卡迪夫科学学院,根据学生和市场的需求,提供英国高水准的数字媒体智能技术、数据学、信息学等专业的设计、教育科研和创新。第三,推出全球卡迪夫计划。成立以内为主的卡迪夫开放学院和以外为主的卡迪夫全球科学院,卡迪夫开放学院主要提供在英国本土与当地企业、社会的完美结合,而卡迪夫环球科学院是将学校在一些国际领先影响力的学科、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教育在海外重点推广 第四,推出全院系发展管理体系,实现比如高学术标准,以研究为基础,多技能且高水平教职员工和学科的紧密科研研发

(通讯员 兰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