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心业务 > 校外治理决策咨询服务
不谈教育统计,何谈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共同建设的“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在线学习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培训项目,自2016年试运行以来,已成功运营670余天,累计培训学员已达35690名,结业24785人,对教育统计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平台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一致认可,《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进行了关注和报道。

总结盘点——平台走过的创新之路

5月30日,2018年度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在线培训工作协调会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和事业计划处处长李燕丽、复旦大学校长助理苟燕楠等出席会议。会议对2017年平台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盘点,对2018年工作进行部署。

平台始终以实现教育统计全员岗前专业化培训为目标,以满足学员需求为出发点。课程体系设计突出“实用性”和“拓展性”,既能让学习者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能培养面向教育事业战略发展的未来人才。

2016年运行至今

• 已经研发上线课程7个模块、52门、共103.5课时,同时开发了195条问题答疑。课程体系中,包括:

• 根据教育事业统计业务需求开发的“基础业务课”“政策法规课”“问题答疑课”;

• 学习各地优秀工作经验的“地方特色课”;

• 开拓视野与提升能力的“名师专家课”“能力拓展课”。

2017年

• 创新启用 “直播课程”,解读最新政策、介绍前沿理论、分析相关案例。

• 运用 “增强现实技术”,使培训课程与工作场景无缝对接。

• 创建了“试题库”,增设考核环节来评估培训成效。

2018年

• 上线“教育领导力课程”,课程体系将扩展至8个模块、61门课程、120课时以上。

• 将围绕课程更新、线上线下联动来推动建立教育事业统计的整体培训机制,还将加大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 借助“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案例征集活动”,挖掘各地优秀工作经验。


模块化课程设计+创新性教学形式   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管领导培训班同步举行

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管领导培训班同步在复旦大学进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共60余名地市、区县教育局局长,以及来自厦门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安财经大学、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等教育事业统计培训基地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选派优秀师资为学员们提供指导和服务,授课范围涵盖政策解读、宏观理论、案例研讨、专家讲座等精彩内容。

课程设计包括三个模块——

第一模块,帮助学员了解中国教育统计和决策服务体系,明确教育统计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模块,旨在加强学员依法开展教育统计工作的意识,并开拓教育统计工作思路和方法;

第三模块,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科技领域,让学员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认识,以提升基层利用数据开展决策服务水平。

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

线上打卡进行课程预习和学员分享;

线下根据课程安排参与班级培训;

整个培训学习全程无断点,为学员提供了线上线下双互动、双分享的空间和机会。

首次在教育统计培训中应用案例教学

培训班针对教育统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小组和课堂讨论,开创了教育统计培训新形式和新方法。

学员们反馈说:“此次培训班精彩纷呈,受益良多,感受深刻。在今后教育统计管理中,我们将学以致用,开拓思路和方法,让教育统计真正成为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支撑,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力。”


延伸阅读:推动教育公平为什么需要统计在线学习平台?

为应对“十三五”期间教育统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夯实教育数据质量保障线,确保教育统计数据质量,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统计在线培训工作,以新机制、新形式建设“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在线学习平台”。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指出:“教育发展目前已进入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这个发展阶段跟统计就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因为判断教育质量的好坏需要用数字作为基础,判断人才培养的结构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匹配也需要以数据作为基础,判断教育在推动社会公平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还要靠数据作为基础。当教育进入到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和促进公平的阶段,会与科技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发生很多密切的关系,这就更需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科学地分析判断我们教育发展的质量怎么样,结构怎么样。”

(通讯员  季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