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2020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20-09-18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9月15日,由教育部、吉林省人民政府指导,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吉林省教育厅、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承办的2020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在线上隆重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蒙古、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瑞典等12个国家的近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近500位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共同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安立佳、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校长维克多·萨多夫尼奇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致辞

推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为各国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表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段时间内阻隔了我们的相聚,但阻挡不了我们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决心和行动。中国教育部愿与各国教育部、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一道,在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不断线推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做好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刘锦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不忘“老朋友”,期待通过会议的平台持续聚焦各方关注合作领域和专业方向,积聚一批稳定的“老朋友”,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二是多交“新朋友”,扩大参会朋友圈。下一步,在专业领域,我们将进一步调整、覆盖和充实专业方向;在会议品牌建设方面,中方将更加积极作为,加强网络服务,构筑全流程的会议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强信息服务,全流程了解、公布各方合作需求和合作进展,建成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信息共享数据库;加强会议服务,让老朋友、新朋友宾至如归。

三是成为“真朋友”,会议平台不仅仅推进了产学研用合作,而且成为了合作高校之间、合作专家之间抗疫互助的桥梁。中方愿意同各国一道,推进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转化等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互补优势、共创价值、共享成果。


打造吉林省教育科技开放的新高地和世界区域教育科技开放的新增长点

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安立佳表示:

本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正值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时期,会议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为主题,以各知名高校优势学科和各国优势产业为焦点,以创新的会议机制为支撑,既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实际行动,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是全球克服疫情影响、提升发展信心的具体举措;既是各国在特殊时期教育、科技、人文交流的成果展示,又是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科教先驱发展篇章的精彩亮相,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探索高校数字化发展潜力 加速高校数字化模式发展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校长维克多·萨多夫尼奇为2020国际产学研用会议发来贺信。他表示:

中俄两国合作历史悠久,莫斯科国立大学与吉林大学开展了坚实且卓有成效的合作,两校专家每年定期举办关于俄罗斯经济史的双边学术会议和座谈会,为学生开设讲座,并在两国学术期刊上共同发表文章。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影响到了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运行。高校采取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措施,激发了大学数字化发展的潜力,也加速了大学数字化模式的发展,并在短时间内推出了先进的远程技术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所用,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相信在各国的努力下,重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卓有成效的合作得以实现。


专家视角

不断拓宽教育合作渠道 建设开放高效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会议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为主题,吉林大学郑伟涛副校长,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扎戈罗德尼副院长,俄罗斯圣光机大学瓦西里耶夫校长分别针对后疫情时代推动产学研用各领域国际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了主题报告。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副院长安纳托利˙扎戈罗德尼表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与吉林省广大科研机构,尤其是与吉林大学一直保持积极的合作与交流,在物理、化学、天体、材料学、电焊、核能等领域实现了高水平的合作。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要求全球科研工作者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科学研究,制定实用的问题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科研工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俄罗斯圣光机大学校长瓦西里耶夫表示:在中国教育部支持下,俄罗斯圣光机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连续5年在光电子和光学领域开展应用光学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两校将进一步扩大合作,建立光学联合研究所,重点培养光电子信息技术、激光技术、应用光学等人才,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合作。瓦西里耶夫还表示,全球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的教育合作项目,将更加面向高校群和平台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不再是某一所大学的任务,而是要各大重点高校通力合作,为优秀学生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

吉林大学副校长郑伟涛做《凝心汇智 共克时艰---协力推进后疫情时代国际产业研用合作》主题报告。郑伟涛校长谈到,人类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将长期存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重要意义。疫情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的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疫情也进一步加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基础研究和数字技术研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变革。面对新常态下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化,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各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需要拓宽合作渠道,凝练优势特色,不断丰富“一带一路”合作内涵,建设更加开放高效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高端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科技创新。


精彩不断

此外,本次会议围绕智能新能源汽车、光电子与激光技术、新农科建设与智慧畜牧业、固态电池及相关材料技术等开展分论坛,通过学术研讨交流,加强各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服务“东北振兴”,助推区域发展。


(通讯员  王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