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篆刻艺术到开创金石雕塑艺术先河,清华大学雕塑家、篆刻家胡擎元教授专注于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金石篆刻领域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为支持中医药产教融合事业发展,胡教授特地设计并制作《今日国医》印章。
人物简介:胡擎元,雕塑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其作品作为国礼被泰国、新加坡、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博物馆收藏。代表作:篆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印朱文,白文各一方,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作为标志使用。雕塑《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纪念石刻》又名《清华印》位于清华大学工字厅并永久保留,是清华大学著名景点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东门石刻》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东门的迎宾大门。
2021年01月01日,中医药产教融合促进委员会、世界中联产教融合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军先生专程登门拜访清华大学雕塑家、篆刻家胡擎元教授,迎接“今日国医”的开年礼物——由胡教授亲自设计、制作的《今日国医》组印。
十年之前,缘起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谈及《今日国医》印章的渊源,还要从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说起。郭军秘书长受邀参观在广西柳州胡教授的作品展,在映入眼帘的一刹那,他不禁发出感叹“居然还有这样的雕刻!太震撼了!”不同于传统的印章,胡教授把从属于诗书画的方寸印章放大以石刻为主体,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金石雕刻艺术体系,他的作品极富生命力和力量感,如同有一种骨气在凝聚、在冲动,一刀下去有江河奔流中击礁撞岩时所产生的运动力量,流畅中生发出回荡之涩,形成极强的生命质感。郭军秘书长当即在心里就打定主意,有机会一定要请胡教授赐印。
《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纪念石刻》
十年之后,结缘中医药产教融合事业
庚子年,新冠疫情爆发,蔓延全球,中医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抗疫智慧,于2020年5月创立了“今日国医”微信公众号,作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产教融合促工作委员会的官方发声平台。为了设计“今日国医”的LOGO,郭军秘书长也是费尽心思,一方面要突出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要担得起“国”字称号,辗转反侧,思来想去,忽然灵光乍现,胡教授的印章不是正合适吗?印章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他又是著名的篆刻家,曾担纲《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印和石刻工作,这两个条件都完美契合。2020年11月底,郭军秘书长带上世界中联产教融合促进工作委员会宣传册前去拜访。薄薄的一本宣传册,记录了融促会2年来完成的工作成绩。
在表明来意后,胡教授也被郭军秘书长对中医药事业的拳拳之心所感动,再加上自己也曾受益于中医,便应允下来。短短一个月后,郭秘书长便接到了胡教授“印章已做好”的消息,他十分感动,十年前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而那天正好是2021年的元旦,然后便有了开篇的那一幕。
胡教授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都强调创作、创新。他醉心研究20多年,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把图章变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把古老的、颇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金石篆刻融入到园林设计、环境建设中,创造和谐自然的人文环境,这无疑引领了新的艺术形式,开创了环境艺术的新时代。
胡擎元教授赠《今日国医》印章,既是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也是对中医药产教融合工作的激励,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继续深入发展中医药产教融合健康福祉事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