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在于产教融合
——"国际视野:大学与区域融合发展"分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8-06-0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国际视野:大学与区域融合发展” 分论坛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韩国的多国专家,就大学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服务于地方发展进行深入的讨论,论坛围绕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企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的深度融合;政府、企业与高校的共同合作等几个核心观念进行跨地区交流,为进一步开展产教融合的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产教融合

(一)对口地方需求的语言类专业人才培养

美国蒙特雷米德尔伯里(Middlebury)国际研究院全球招生副主任、加州高校联盟下届主席Carol G. Johnson女士做“产教融合:新兴产业兴起与大学转型”主题报告,报告聚焦于“米德尔伯里研究院(Middlebury Institute)如何应对旧金山湾地区对语言类和技术类专业人士的需求”这一案例对产教融合经验进行分享。语言类专业人士的需求全球市场价值430亿美元,目前共有1800家语言服务供应商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地占比:欧洲51%,北美38%,亚洲10%,其他地区不到1%),提供笔译、口译等多种服务支持。因此无论从市场价值还是供应商来看,全球语言需求是巨大的,并且这种需求仍在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市场。预计在2021年达到470亿美金的数量级。

全球语言市场的规模仍在不断增长,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语言类人才,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积极迎合市场需求,为瞬息万变的全球关键领域提供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教育,开设不同类型的语言类专业,促进企业产品本土化。通过语言和信息技术、语言与管理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本地化人才,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平均就业数据,起薪整体情况良好,100%的实习获得率,并受到了雇主好评。

(二)基于本地发展的“1268”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和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美国高校相比,国内高校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枣庄学院党委书记曹胜强做“产教融合视阈下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与路径探索”主题报告。

曹胜强指出,产教融合国际化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枣庄学院结合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等几大创新企业或平台,通过“借水养鱼”的方式。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通过“大舰战略”,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以及校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一课双师”,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共建混编师资团队22支,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双主体优势。通过学科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学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专业技能对接职业技能“四个对接”,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共建学院建设校内实践育人平台、校外实践育人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三个平台”,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格局。在整个产教融合大“资源池”中,营造产教融合生态圈。

枣庄学院产教融合实践收到良好成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显现。在对外交流方面,枣庄学院产教融合国际化进行双向交流,一方面通过“双百计划”搭建地方高校对接国际新桥梁,学习国际经验培养产教融合师资力量,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通过产教融合打造枣庄学院国际化办学新途径。

创新案例:高校与区域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现状与未来

 德国教科部宇航中心教育部门主任Christian Ganseuer与教育数字化与国际化负责人Caroline Surmann做“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区域融合——现在、过去与未来”的报告。首先对德国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介绍,目前德国高等教育正向更加大众化和多样化发展,德国共有16个负责高等教育的联邦州,既有应用科学大学也有双体系大学。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如工程、技术或商业等专门领域教学的高校,其应用导向受到了雇主青睐。从1969年发展至今,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类型不断增加,政府也提供了科研激励和学生基金。应用科学大学在市场上颇具有吸引力,能够无缝连接到市场为学生们提供帮助。由于教育体系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这种类型学校中的教师不仅要有学术背景,拥有博士学位,还必须在公司工作超过五年,才能在应用科技大学拿到教授职称,因此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拥有一流的师资。但应用科学大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德国科学委员会认为应用科技大学需要更多科研人员,进行知识上提升并进行更多研究,做教学工作也同样进行科研工作,此外,应用科学大学应该与当地的企业建立合作平台,建立制度化的中心。

未来社会,40%的大学生将会在应用科学大学中学习。和美国以及很多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将承担服务学习和社区服务能职能,并提供更多博士点。

(二)美国阿拉莫学院的区域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实践

 美国阿拉莫学院区企业学院院长Colin Nichols,美国阿拉莫学院区企业学院商务负责人宋娟,做“美国德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联动机制”案例分享。分享中指出,目前美国制造业存在多种问题,技能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美国的社区学院没能为全球用工方提供做好了就业准备的毕业生。学生对于制造业也存在误区,选择这种类型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基于此,阿拉莫学院创设了与丰田公司合作的高级制造业技术人员(AMT)项目,该项目为期两年,对于学生出勤、考评建立一套完整的严格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开放式的空间架构和多个授课教室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项目充分重视企业参与,学生进入生产实践,跟随一线技术工人学习,目前除丰田公司以外,还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

(三)韩国高校服务乡村重建

 韩国东明大学建筑系教授Seungkoo Jo做了“韩国高校服务乡村重建的经验”案例分享。在人口结构方面,目前韩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继续在发展,与城市相比,韩国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包括教科文卫各个方面比较缺乏,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虽然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很多城市人口开始转向乡村发展,但是人们对乡村生活仍然有诸多不满。为此韩国政府做出了改变,在乡村改造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仪式维持类,对居住环境进行实际的改造;二是连接型,韩国政府在改造这些乡村的时候会聚焦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扩建和修建;三是完全的改造,针对部分非常差的乡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并介绍了重建薄弱地区生活条件的项目——青秀区(Cheunsugol)星光(Saedduel)乡村商业计划,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各国专家通过实例回顾了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从区域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联动和校企合作等方面介绍大学与区域融合发展中的最新进展,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在大学区域融合中有着自身独特的经验,高校也解决了地方、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校企联手、产教融合的方式促进地方和高校共同发展。

同于不同——中美地方院校服务区域发展之比较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曹刚、宜宾学院党委副书记鲁飞、威斯康辛州普罗弗市市长Daniel Mahoney、威斯康辛大学史蒂文斯分校健康促进与人类发展学院院长Corey Huck、Mansfield诊疗系统副院长 Jason Shrader在会上进行对话交流,对两国大学服务区域发展进行了比较。

美国几位专家分享了威斯康辛大学史蒂文斯分校在健康与医疗领域的产教融合实践,威斯康辛州的大型社区医疗系统Mansfield在威斯康辛州普洛弗市政府的支持下,与威斯康辛大学合作,在大学中直接招募优秀的学生,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培养专业的兴趣,最终有机会成为医疗系统的一员。

宜宾学院鲁飞书记重点介绍了宜宾学院在“茶产业”方面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整个四川和宜宾在茶产业中存在着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缺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宜宾学院组建了川茶学院,把原来的农学和茶学两个学科和专业结合。在办学过程中,通过产教融合,把人才培养和茶产业有机的整合;通过校企合作,和四川川茶集团进行深度合作,企业参与制定培养方案,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将人才培养的评价置于企业一线实践之中,把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有机的结合。此外,也针对当地企业进行订单式、个性化的人才培养。

曹刚院长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经验,2015年开始,学院启动同中兴通讯的校企合作项目,成立了中兴通信学院,双方合作办学,共建专业。设立了通信工程、物联网等专业,围绕地区通信产业方面的需求。合作培养的模式设置是“2.5+0.5+1”,指的是2.5个学年在校内的理论课程教育,“0.5”是共建的实习基地进行相对的实训。“1”是指大四到企业进行实践,实战化锻炼,来完成整个培养过程。在教学的分工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制定大纲,共同展开教学,企业承担更多实训课程,本校教师承担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教学。也指出融合当中存在的困难,包括制度层面的,包括干部、教师利益的问题,以及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上,还缺少明确落地可执行的东西,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保障双方利益还有待加强。

中美双方嘉宾结合所在国家、地区和学校产教融合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地方院校服务区域发展中政府、学校、企业等核心主体等体制机制建设问题,以及高校与区域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对策与经验,为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地方发展提供了帮助。

(通讯员 秦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