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研中心 > 培训资源
应用型课程建设系列一丨听一堂“跨界·融合”课改

发布时间:2017-07-2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转型转什么?转观念、变规矩。转到深处是课程,转到难处是教学,转到痛处是教师,这是基本共识。

应用型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跨界教育需要的是跨界课堂。从教学理念看,跨界课堂是知行合一、因学论教;从教学特征看,跨界课堂是教学相长;从教学境域、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看,跨界课堂是在真实环境中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

跨界课堂有校外的,也有校内的,校外的初级课堂是跟岗实习,中级课堂是顶岗实践,高级课堂是包岗包项。校内的初级课堂是实训室内,中级课堂是真实项目,高级课堂是工作环境。

比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新生在入学之后就开设专业课,专业课贯穿学制始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应用型院校的教师不能单纯的用传统课堂来教育学生,不能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灵活采用各种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学院提出,“大海航行靠舵手,专业跟着产业走;万物生长靠太阳,育人就在课程上”的课程建设理念,制定了“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原则,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着力加强“五会”通用能力(即学会开发项目,学会集体讨论,学会团队合作,学会陈述报告,学会评估取舍)的培养。

“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这两“化”最根本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我们要向驾校学习,驾校考知识、评能力,科一(驾驶员理论)、科四(安全文明驾驶)是考知识,科二(场地驾驶技能)、科三(道路驾驶技术)是评能力。知识是考点,属于再现标准;能力是评点,属于表现标准。

课程设计也应该有标准,学院教师开课必须写开课说明,阐述开课原因和目的,充分论证开课所需要的学时,说明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等。一门课程必须明确“再现标准”和“表现标准”,即考点和评点。考知识是再现数量和准确度,重复的是概念原理,提升的是认知程度;评能力是表现行为和思维力,重复的是工作步骤,提升的是应用能力。

我们强调在真实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真实环境就是课改跨界融合,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真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任务工作化;真做就是实践联系理论,将工作任务课程化;掌握真本领中的“真本领”是可视化、可量化的,即我们说的举证具有统计性。从课程角度而言,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课程体系到课程群,课改的难度依次加大。

学院的课程建设原则是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创一个品牌。关于校内跨界课堂,学院有一个28000平方米的汽车教学大楼,客户买完汽车以后,可以办完全部落户手续,校内驾校还提供驾照学习服务。校内除了不生产汽车外一应俱全,给学生提供了最真实的环境。

学院汽车生产的真实环境是与一汽合作建立的校外“跨界课堂”,已从最初的学生在生产线上从事简单动作性技能的一般性实习,发展到如今的包岗实践、包链生产。一汽最新的SUV就是我们学生生产的。学院与一汽吉林签订了共同打造“企业预备队”协议,将校企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学院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解构学科知识体系,重构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将“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与试验”“汽车生产企业管理”等6门课程融入工作过程,实现了“工作任务课程化”,学生在实践岗位上带着问题和思考完成生产任务,实现了“教学任务工作化”,在3个月的生产实践中,不仅完成了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的任务,也获得了近万元的收入,实现了学生、企业双满意。

学院还有一些课程如CAD、CAM软件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课程等,都是在真实项目、真实环境中来真学真做的。解构原有的学科体系,将之重构为行动体系,这就是课程改革。通过分析社情和学情,我们的学习团队、实践团队和创业团队最后形成法人组织,学院和企业一起成立学生公司,企业将真实项目、真实任务放到学生公司来做,一年12个月分别安排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践,创造性地制定出“全工期”实践教学计划。这种“工作任务课程化”的教学安排是对传统教育教学计划挑战的胜利。学生毕业时带着自己的学生公司走出校园,创业能力可量化。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公司,学生公司在校是教学平台,学生成长了;毕业后成为总公司的子公司,企业壮大了;培养出应用型职业型创业者,学校有名了。可以说,三方在课程建设和校企合作中实现了共赢。

要将课程理念更好地转化为教学实践,课程是学校的特色来源,创新能力则是其源头。创新理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创新的本质是超越,创新的实践在于行动,思想+实践才具有最灿烂的未来。

(撰稿: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