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 分论坛•独家
分论坛三:课程建设—高校深度转型发展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7-06-2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分论坛以专家主题报告、创新案例分享、合作计划推广等方式,全方位深度解读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相关问题,积极引领和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理念。参加本次国际论坛的150余名嘉宾带着对于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的深入思考,积极投入本次课程分论坛的研讨与交流。


史静寰:重新定义学习:应用型院校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学习经历和收获研究


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的最大变化是具有多样性,虽然教育系统日益发达,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即“学习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未能建立起有效支持学习的教育系统。何谓学习危机,如何破解学习危机,这是重要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两个基本路径:一是将关注点投向学校、课程和教学,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经历、感受和满意度纳入相关研究和实践;二是将问题放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大众化和市场化背景下予以研究。

我们应该以学为中心、以用为重点。以学为中心,即学生、学习、学校;以用为重点,即实用、会用、通用。为什么强调“通用”?如果我们仅仅强调动手操作,可能很快就被机器人代替,所以要具备可迁移的技能,尤其是综合性、通用性的技能。过去的教育观认为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者,所以评价侧重学习程度;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投入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果,所以逐渐重视学习满意程度。学校转型的效果,学生是有直观感受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很满意,学习具有获得感,学校的转型就是成功的。


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11届政协委员;首都女教授协会会长。曾承担“外国教育史”、“专业英语”、“当代西方教育的若干问题”、“教育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国际与比较教育”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文献研读”、“专业英语”等硕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史学理论与外国教育史研究”、“教育文献研读”、“高等教育专题研究”等博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曹勇安:高校转型的核心——课程建设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三种“机制”,即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因此,我们强调“在真实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真实环境就是课改跨界融合,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真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任务工作化;真做就是实践联系理论,将工作任务课程化;掌握真本领,这里的真本领是可视化、可量化的,就是我们说的举证具有统计性。从课程角度而言,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课程体系到课程群,课改的难度依次加大。

应用型教育是跨界教育,跨界教育需要跨界课堂。我们说“课程像老汤,设计是配方,教学是熬汤,评价是品尝”,这二十个字生动体现课程的三个阶段。跨界的课堂,有校外的,也有校内的,校外的初级课堂是跟岗实习,中级课堂是顶岗实践,高级课堂是包岗包项。校内的初级课堂是实训室内,中级课堂是真实项目,高级课堂是工作环境。

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设计校企合作方案。由于产能过剩,企业不得不阶段性放假,致使关键和重要岗位上的人员流失,进而影响质量和产量,为此学院与企业签订了共同打造“企业预备队”协议,将校企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学院按照转型高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的要求,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解构相关学科知识体系,重构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将“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与试验”“汽车生产企业管理”等6门课程融入工作过程,实现了“工作任务课程化”,学生在实践岗位上带着问题和思考完成生产任务,实现了“教学任务工作化”,从而实现了学生、企业双满意。


曹勇安,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许桂秋:大数据专业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核心理念,针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大数据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与《华盛顿协议》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理念是高度吻合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必须完全覆盖《华盛顿协议》的毕业要求,要符合专业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体现学校的服务面向、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要有行业企业参与制定并发挥实质性作用。

应从区域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专业能力、从业素养、通用知识与人文素养为三维途径,驱动整个人才培养活动,包括建设课程体系、落实教学环节和完成评价反馈等全过程循环设计。确保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创新实践能力可持续性发展和螺旋式上升,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此满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实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许桂秋,曙光教育合作中心,教学运营总监,负责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各个项目部的具体运营管理以及教学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