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陈锋:关于智慧学习工场若干问题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部署,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于近期在苏州市举办了智慧学习工场2020首期研修班,研修班旨在从标准建设的角度指引未来教育形态变革,全面提升中心三大引领性工程之一——智慧学习工场的标准化水平,高校校领导、相关院系及规划、教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园区和企业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北京国育智擎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对智慧学习工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具体如下:


教育形态变革的时代“临界点”—— 催生智慧学习工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教育和学校正处于形态变革的前夜,学校的教育形态变革必须要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重新认识。这种变革是由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技术条件决定的。

人类对美好教育的追求、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新型技术的集群突破,尤其是新兴业态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推动我们重新定义未来学校的新形态、新学习、新场景、新课程和新流程。

智慧学习工场正是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教融合深化的背景下,对我国未来教育思考探索的重要成果,将作为推动重建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底层架构,推动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智慧学习工场的“组合”解读和经典定义

智慧学习工场可以通过智慧学习、学习工场、智慧工场来“组合”认识,更细“颗粒度”地理解智慧学习工场的内涵外延。

 

▌ 智慧学习工场——智慧学习

智慧学习工场塑造新型的智慧学习,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每个人的发展需求,设计每个学习者的能力图谱和流线,回归课程、记录和评价三个要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推动5G、大数据、VR&AR、区块链等技术综合集成,推动以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为中心,灵巧学习、集成化场景、全域感知、数字化评价、智慧管理等有机结合、自我演进,为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成长建立教育供应链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配置学习资源,设计教育流程,因需而智、终身服务,学习者有需求就会有响应,打造学习者永不毕业的学习时空。

▌ 智慧学习工场——学习工场

智慧学习工场是新型的学习工场,充分体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的四链融合特征,按照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的开放型、集成化、真实化的基础平台,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学习层级界限、功能界限、校企界限、地理界线、行业界限的贯穿式教育创新平台。

智慧学习工场打破传统的学校样式,既可以设置于现有学校,又可以设置于企业和科研院所;既可以是大型集成的园区式的,又可以是小型融合式的;智慧学习工场广泛的互联与协同将逐步形成未来的教育体系框架,进而以全面发展、能力本位为目标不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课程体系、评价标准和发展机制。

▌ 智慧学习工场——智慧工场

智慧学习工场是新型的智慧工场,在智慧学习工场中,教育、人才、科技、产业和信息等要素实现更加充分和广泛的聚集、融合、互生、共享,打造智能技术的技术制高点,构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将会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和颠覆性技术体系,通过培养人才、转化成果、创新管理,为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工场和企业提供新的基础架构,成为孵化创新、引领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构建以人才和科技为支撑的、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

▌ 智慧•学习•工场融合演化,智慧学习工场的经典定义

智慧学习工场是一个全新开放的新型教育的实验平台。智慧学习工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科专业集成化的架构,以灵巧教育为载体,设计全新的场景、流程和机制,具备以能力为本位的成长流线,产教融合、开放连接的空间结构,现场和虚拟教育的融合方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结合的基础平台,需求引领、自我演化的创新生态等特点的高等学校(以及职业院校)的内核平台。

智慧学习工场具有因需而智、能力本位、动态感知、数据智能、开放共享、无限连接、集成为核、自主演化等重要属性。


智慧学习工场的相关隐喻

▌ 场景的剧场

集成全要素场景,通过精心编排和预演,高效地服务学习者多元需求。 

▌ 能力的校场

设计每个学习者的能力图谱和流线 ,合成淬炼学习者能力,为学习者有能力提升需求即可获得响应,实时学习、终身学习。

▌ 设定的战场

有设定地“还原”现实生产、经营和创造环境,推动学习者“真学真练”。

▌ 学习者的游戏场

集成游戏、辩论、探究和实验等多元学习方式,定制最心仪的学习方式,驱动和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

▌ 成长的秀场

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记录学习者的能力培育、学习成就和职业发展,实现终身学习的新载体。

▌ 创造的工场

在解决问题中“灵巧学习”,在动态反馈中“因需而智”,无限创造。

▌ 多元的广场

课程供应链、培养流程、办学机制、育人模式等多种元素集成式叠加、变革和创新。

▌ 要素的磁场

汇聚国际合作资源、行业领先技术资源、产教融合政策资源、数字化创新资源等。

▌ 数字的外场

联结30亿人互联网信息、300亿台设施物联网数据,构建以连接学习者为核心的“数字外场”。

▌ 创新的现场

直面“一线”需求和问题,实时供应现场资源、无限定制,促成创新及时发生、有效施用。

▌ 生态价值的聚变场

智慧学习工场与智慧学习工场、智慧学习工场与其他产学研和社会组织广泛互联,通过价值创造打造核心骨干网络。

▌ 科技革命的加速场

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前瞻布局科技前沿,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需求。

▌ 教育创新的实验场

全面实验教育形态变革,推动灵巧学习、集成化场景、全域感知、数字化评价、智慧管理等有机结合、自我演进,实验新的学习形态、学校形态、组织形态和教育形态。

▌ 形态变革的引力场

教育、人才、科技、产业和信息等要素实现更加充分和广泛的聚集、融合、互生、共享,以创新实践引领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变革 。

(通讯员  张闳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