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成立

发布时间:2018-06-28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面临如何提升创新应用能力的关键难题。这一能力的缺失,不仅使高校无力服务于区域发展,也造成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趋势,难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地域优势。


势起平台,打造“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

近日,在成都医学院举行的“大数据时代智慧养老产学研创新研讨会”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成都医学院、曙光瑞翼教育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在成都医学院成立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

在该项目中,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将打造至少具备600TB数据规模的大数据计算中心,并与百校联网,成为百校工程大数据超级服务平台的重要节点。依托百校平台的计算资源和人才资源,中心将开展健康养老、慢病管理的大数据科研与应用服务,同时也将在应用中开展健康教育领域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


依托平台,成都医学院区域优势跃升

成都医学院在健康养老、老年健康管理和照护、慢病防控等领域具有传统的专业优势,但是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健康养老领域的创新应用,学院也面临着解决与产业和技术前沿接轨,迅速提高创新应用能力,服务区域发展的迫切任务。

该医学院院长樊均明说:“建设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就是面向养老和老年健康事业,将多种信息平台有机结合,建立养老和老年健康基础大数据,打造国家健康养老大数据集聚中心,为健康养老、老年健康管理和照护、慢病防控等行业,提供大数据的科研和应用服务,帮助解决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通过产教融合,实现特色创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教育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方向。但真正落实《意见》,必须打通教育和产业的核心环节,提升高校的创新应用能力,切入产业链、创新链。

成都医学院的创新举措是深化产教融合、探索解决创新应用能力问题上的一个显著案例。

依托强大的平台将参与院校的创新应用能力托举到更高的层级,解决跨越技术门槛的问题;进而在平台所支撑的产教融合生态中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应用的内力,解决与产业发展同步演化的问题。这一依托平台、融入生态的战略,为高校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快速提升创新应用能力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也正是成都医学院实现自身特色发展的创新模式。


延伸阅读:培育大数据产教融合生态——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服务方式。传统的学科专业,也必须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这为很多学科专业转型发展切入产业链、乃至形成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大舰战略”提供了机遇。

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曙光瑞翼教育联合推动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

计划在3年内,在全国范围遴选百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校企合作模式,共建集人才培养、资源开发、科研创新、行业应用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五位一体”大数据创新基地,打造多维度立体化推进产教融合的模式。

百校联网形成“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网络”,实现平台资源与大数据应用的共用共享,服务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

前沿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主体,可“点对点”“多对多”“多对一”开展合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多种合作,逐渐形成一个具备自我演化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该项目开展两年来,已有73所高校落地实施百校工程项目,分布于国内20个省、直辖市。目前,合作院校已开展过百项行业应用并建立起以行业应用为中心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百校平台的整体实力也吸引了上海数学中心、博韩伟业等许多前沿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通讯员  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