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未来实验计划 >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校长大会深圳站:“未来教育”擦出怎样火花?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11月17-18日,第三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深圳站暨第56期深圳教育论坛,在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高中部召开。研讨会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智库网、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深圳市福田教育局协办。1500余名校长参与会议。一周前,千余位校长汇聚北京共话“创新教育:学校形态变革”,深圳站探讨的主题则为“未来教育:场景、方式与工具”。

探索在路上:越来越多的“未来学校”的参与者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发表致辞。

陈建荣谈到了中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的三个时代背景:“国家进入新时代、教育处于新周期、科技孕育新革命。也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我们迫切需要推动未来学校的形态变革。”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对“未来学校”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定义:

• 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

• 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

• 灵巧学习及创新的思维-能力场建构;

• 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

• 创新的只是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

• 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作为与“智慧学习工场”、“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并列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三大创新引领工程,希望能够从理论上推动教育、学习和创新的本质性问题的研究。

截至目前,中心已发布两批课题,已有正式立项课题147项,回收条目404个,参与单位超过2000个,包括基础教育的学校、科研机构、相关技术企业以及以个人名义参与的专家。


下一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

在未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包括:

• 5G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在5G时代,我们会在教室里面自主地应用AR、VR技术。

• 教育大数据的应用。这将对课堂教育教学信息反馈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 区块链的构建。在未来,我们评价人可能并不依靠学历和文凭,而是能力,在构建终身学习的条件下,更多的微课程、更多的认证会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常态。这一切可能会以区块链为基础。

• 脑发展监测与评价。教育必须知道人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只有对脑科学发展有更大的认识后,教育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教育人工智能应用。

• 集成化装配式智能建筑。


深圳:《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的活力之城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负责人郑德林表示:“《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不可能仅仅依靠教育系统内部的力量,在互联互通的世界,教育是一个社会子系统,我们要用更高的视野推动前行,需要社会上有责任担当的企业一起参与研究和实践。”改革开放至今,深圳作为创新之地、活力之城,希望能够为《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提供更多新星。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未来教育同样重要的是要教育界联动其他各界来共同应对。同时,未来教育一定是创新的,因为未来的时代需要的是创新人才。未来教育也一定离不开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于未来学校,他认为未来学校的概念不是技术概念,不是有网络、有人工智能的设备设施就叫未来学校了。未来学校严格来说,是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所需要的一种学校的全新学校形态,这样的全新学校形态才是未来学校。



五个方面构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会议还邀请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他表示,对于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富活力的教育,需要从五个方面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第一,要以分类管理、特色发展为导引,构建实践性、引领性的教育体系。第二,以尊重主体、激发活力为方法,构建主动性、能动性的教育体系。第三,要以个人学习账户学分累计认证为基础,构建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第四,互联网+教育和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契机,构建泛在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第五,以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为保障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体系。


当前教育价值观的三大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表示:教育价值本身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教育现实与理想的融合。但如今却有这样几大问题:第一是市场与资本的冲击导致“拜金主义”。规范学前教育的文件的出台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教育当中如果过于倚重资本,并不是一种理想状态。第二是基础教育体制性缺陷,导致“功利主义”。大家在学习中很势力,只学有用的、要考的,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教育体制,施教者是文明的传播者,要有教育自信和良心。第三是全球化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导致“个人主义”。这是全球背景之下都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比较的眼光、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教育当中的个人主义。


“创新教育来源于对自身更准确的认识”

4位来自教育创新一线的校长,也分别结合学校案例,分享了他们对于未来教育的思考:

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董军武:“教师的劳动在未来并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而这个过程,一定需要人与人的交流。”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不管我们对未来教育有什么期许,我们都要承认一个现实,我们都是曾经的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未来所需的创新教育模式,我们其实并不擅长。而“谢家湾”所做的,是让老师和孩子们从教材的执行者变成研发者。”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校长张健介绍了学校体制改革的经验,他认为未来学校的深层改革,主要是制度。

芳草地国际教育集团校长刘飞:“为什么我们国家获诺贝尔奖的人较少?诺奖评选方向是对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发现和发明,我们的教育或许更关注发明,但对发现关注不够。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发现能力也至关重要。”


在深圳站,四大分论坛分别在中山小学、赤湾学校、侨香外国语学校、红岭中学高中部举行,探讨主题分别为:习性教育——以文化自信引领教育创新、STEAM教育与无边界学习、未来课堂——创感教育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变革以及未来学习空间。

(通讯员  王乙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