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教育、学校规划建设 > 区域教育、 学校规划建设
跨界、整合、重构: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丨公开课笔记⑱

发布时间:2020-06-30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1. 国家对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

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018年11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2019年1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202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020年5月,《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2. 中国职业教育面对未来怎样继续前行?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方向性纲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路径性指引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操作性措施

2019年12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体系性规划

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职业教育的三大类型特征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职业教育的三大特征:

(1)跨界:企业与学校联姻的合作跨界,是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结构形式和办学格局。

(2)整合:产业与教育链接的需求整合,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社会价值。

(3)重构:共性与个性并蓄的框架重构,是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设计方法和逻辑工具。

4. 涉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配套文件


5. 关于“跨界、整合、重构”的理性思考

跨界——物理:突破一般出现在领域交叉结合之处

整合——化学: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重构——生物:结构改变是孕育创新发生必经之路

职业教育基本特征之一——跨界

1. 跨界的教育应该有跨界的思考

传统教育往往只有学校一个学习地点,而对于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教育,除了学校还会有企业以及其他的社会机构等学习地点。这就意味着只有一个学习地点的参照系,是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

职业教育除了关注学校还要关注企业,要关注学习、关注工作,要关注教育还要关注职业。

职业教育要关注是两个元科学或者两个基础科学,一个是教育科学,一个是职业科学。

要通过跨界的思考在职业(工作、企业)与教育(学习、学校)之间架起立交桥。

2. 职业教育的跨界途径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还要企业的参与。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进行教育,在中国叫“产教融合型企业”。

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必须为学生提供合格的课程。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从应用型和职业型教育来讲,课程开发的平台源于企业,课程的实施平台在学校,要在两者之间学会架桥。跨界的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文化,跨界的文化背景下有跨界的课程,形成闭环结构。这个结构表明将建立一个新的、跨界的,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

企业的技术发展、岗位能力的不断变化,使得学校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

3. 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哲学与实践的考量

职业教育或者应用型教育的跨界思考第一点要注意在职业影响下的教育,第二点,要关注在教育影响下的职业。因此它是一个双向的考虑,职业教育所有的改革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所有的改革要经得起哲学的考量。

职业教育基本特征之二——整合

1. 教育与产业的关系

产业需求的链条与教育需求链条的有机融合,产生了化学反应,有助于促进对教育和产业的关系的理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在产业需求和教育技术融合的情况下,要基于全产业链或者跨产业链实现产教融合(专业、课程):如基于应用手段的专业(智能制造、5G)、基础产业链的专业更多呈现为跨产业的专业、基于应用环境的专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

职业院校应在学术型高校与企业之间成为变换器,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龙头产品。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要强调职业启蒙、劳动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链接器作用。

2.《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基本架构

目标:完善规划资源的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创新重大平台建设、探索体制与机制创新。

产教融合创新大格局: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

产教融合创新基本盘: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行程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职业教育基本特征之三——重构

1. 职业教育的专业重构

基于产业链与教育链接下的专业变化有三次重要的转型:由学科向岗位、由岗位到岗位群、岗位群向置业群。最新的转型是由“核心专业+”专业群向基于产业链专业群。

特别是基于新基建产生的新产业链,产生了七大专业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2. 职业教育的课程重构

传统的学科体系是一种堆栈式的结构或者仓储式的结构。现在走向另外一个结构,强调行动体系,也就是做事的体系。每一个职业、专业都有典型工作过程,找到典型的工作过程,经过教学化的处理,从一个纵向的由上到下变成横向过程性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叫做应用性的结构。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旨在先存储再考虑应用,而行动体系课程结构更关注在应用中掌握知识,所以不是不要学科知识,而是把学科知识解构之后重构,把学科知识仓库拆除后,重构在做事过程中,构成基于工作课程系统化的课程。

课程重构中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质量发生变化,不是空间的物理位移而是融合。

案例:辽宁装备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基础(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


3. 职业教育的体系重构

普通教育的每一层级都不构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资格,无法向劳动市场提供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而职业教育的每一层级都构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资格,能够提供劳动市场所需要的相应的职业人才,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按照传统思维,就是构建一个与普通教育完全一样的学历学位体系。但职业教育的功能频谱远大于普通教育,既要有教育功能,还要有社会功能。一方面,我们需要伴随技术发展培养能够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变为实际技术产品的人才,即要“冲顶”;又要关注社会底层人口的就业问题,为国家排忧解难,即要“兜底”。当然,从教育公平性出发,从终身教育理念考虑,职业教育确实需要构建自己的学历学位体系,但此体系非彼体系,而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学历学位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既要关注劳动力增量,也要关注劳动力存量。

高职扩招带来的大变局:由单一走向多元的生源之变;由刚性走向弹性的教学之变;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建制之变。

高职扩招带来的新站位:服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教育举措;助力国家社会稳定治理的关键教育资源;提升国家人力资本质量的主旨教育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