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智慧财经教育如何“产教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18-04-23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既是科技制导力的竞争,也是财经掌控力的竞争。财经教育既是财经产业和全社会全产业的财经专业人才的初始供给侧,更是着力深远和广泛的国家战略,也在基础层次长期直接关乎民生。

“目前,财经教育迫切进行产教融合,只有产教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智慧财经教育。”在近日举办的“‘中国财经教育论坛2018’首届峰会”上,与会专家如是说。

4月21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了上述峰会,聚集了政、产、学、研各方重量级专家,以“创新驱动:智慧财经教育与产教深度融合” 为主题,围绕智慧财经教育与产教深度融合这一时代课题,聚集从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财经4.0、新时代高校建设、企业实务需求等多角度展开对话交流。

峰会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主持,600多位财经教育领域的专家和院校代表到会参加。

财经教育为何要进行产教融合?

在此次峰会上,与会嘉宾认为:“当前财经教育尚存在一些诸如对产业和社会发展全局性人才支撑的基础功能严重老化、对新产业新业态构造的人才供给创新功能严重缺失、对经济主战场人才财经通能通识的赋能功能严重匮乏、对建立国际财经新秩序人才培养的战略性功能严重缺位等问题。解决矛盾的一条有效出路在于,推进财经教育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产教结构性融合。”


财经教育要站位新起点,加深产教融合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大会并致辞,他强调,中国财经教育要站位新的历史起点,加深产教融合,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积极主动作为:“中国财经教育论坛要把财经领域各方面引领者融入进来,创造性地开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面合作的综合平台和论坛机制,创新性地实现内容、师资、场景等教育全要素理实一体,并加快推进,扩大影响,形成品牌,从更深更远层次上建设现代化财经教育。”


用科技技术创新财经教育

教育部原副部长,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鲁昕教授,在其《中国财经教育创新与产教深度融合》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推进智慧财经教育与产教深度融合,是时代选择的主题和必须破解的难题,是推进财经教育创新的新内涵和路径。只有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智慧财经教育,只有推进智慧财经教育才能有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破解时代难题的原则是‘需求导向,跨界融合,适应发展,赢得未来’。”

要积极利用科技进步成果改造创新财经教育,并建议通过七大举措去推进:1.树立数字教育思维;2.重塑科技教育形态;3.提高教师科技能力;4.完善跨界融合教材体系;5.科学布局专业课程结构;6.建立多维度教学场景;7.开展学生体验式教学。


深化财经教改,培养高素质财经人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秀、实践能力突出、既了解中国发展实际又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财经人才。:“下一步,教育部门将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的实施为契机,着力深化高等财经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财经人才。一是深化协同,形成财经人才培养合力;二是建强专业,推动高等财经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三是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财经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智慧学习工场:未来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基础单元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指出,产教融合不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更是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一个重要引擎,智慧学习工场可以定义为未来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基础单元。“新时代的新财经教育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服务创新和技术驱动。教育部门正在积极研究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以及科技革命对教育带来的影响,推动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建设智慧学习工场,开展0到18岁儿童发展研究等。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可以把智慧学习工场定义为未来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基础单元,这意味着其未来可以替代当前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底层架构。”


财经教育如何推进产教融合?

“财经是财经教育内容、要素的本源。”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副会长、中联企业管理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子林博士指出:“要在财经教育供给侧引入财经领航者,推动财经教育标准、内容、师资、场景全要素的深刻革命,在教育链重塑、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场景联通、战略伙伴合作等方面推进产教结构性融合,真正深入到基因层次、内涵层次对财经教育注入与经济主战场国家战略同构的巨大牵引力,加快实现财经教育现代化。”

会议还就论坛2018年协作纲要等形成一致决议,将积极支持论坛成员院校争创“双一流”“优质校”,推进“双高”建设及特色优势学科、专业方向建设;推动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研究;加强内容建设,推进课程研发;推动“名师”和“双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落地,加大融合深度,扩大合作广度;积极拥抱现代高科技,助力现代科学技术+财经教育;推动职业技能大赛;推动相关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建设;健全和完善论坛机制。

(通讯员  王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