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转向何处为至深?应用型高校这么做丨转型在地方

发布时间:2018-07-30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作为教育热点话题,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保持着持续的温度。但怎么转?转向哪里?有没有好的模式可参考?值得商讨。

 

在日前举办的第八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指出:

“应用型高校承担着输出大量人才的使命,同时其科研定位要更多面向实际、面向应用、面向产业、面向重点企业。但当前的问题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产业的需要。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使应用型高校真正成为培养本科人才的主力军。”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指出:

“建设应用型高校,要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发挥好高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各方面的创新要素集聚,转化为教育资源。要创新制度体系建设,切实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改革试点解决好长期制约转型发展制度难题。”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陈锋主任指出: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抓住推进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首先要抓住产教融合的核心原则---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其次要使产教融合融于技术进步主轴,通过创新需求引领供需对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最后要通过推动产教融合实现深刻的自我革命,实施“大舰战略”,加快建设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

 

如何在新时代建设应用型高校,地方教育厅领导、高校校长分享转型发展相关经验。


建设高校与地方政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在引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安徽省教育厅采取以下具体做法:

• 引领高校转变思想,推进学术性为主向现代应用性为主、封闭自主向开放合作发展、趋同向多元特色发展的思想转变;

• 强化组织引领,成立应用型高校联盟、长三角应用型高校联盟等;

• 出台相关政策,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实施质量工程,以政策引领转型;

• 注重示范导向作用,确立高校试点,组织专家审核高校发展规划和章程,所有省属高校全部按行业特色和地方应用型进行建设;

• 优化结构类型,推动专业、高校、区域结构调整;

• 确立分类指导原则,按照行业特色、地方应用型、地方技能型分类建设高水平大学;

• 推动校企、校地、校际、国际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确立评价体系,多元、多维度综合评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发展情况。

                                              

以产教融合解决转型发展痛点

温州大学 方益权副校长

温州大学通过产教融合解决学生不带劲、企业不来“电”、自身不造“血”的三大痛点:

首先,进行观念再造,以学生产出为本,立足地域文化,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区域产业结构深度融合为主线,积极融合温州创业资源,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贯通人才培养环节为重点,构建立足区域、分层分类、深度融合、协同递进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和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


通过组织再造,推动各方融合跨界,打造校企价值共同体,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为“引企入教”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解决企业积极性不高问题。通过企业投入资金、学校配套资源、政府出台政策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通过人员再造,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通过配齐配强教师队伍,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在调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共建实习基地,夯实条件保障建设;通过推动科研分类评价、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学分制改革等,深化政策环境建设。

通过系统再造,整合创新机构设置,通过顶尖团队激励系统,构筑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通过一位科学家、一个实验室、一支团队、一支产业基金、一家创业公司打造温州大学产教融合新模式。

 

跨界·融合·创新,建设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韩文仲院长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首先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引领转型发展,明确了举改革提质之旗、乘转型发展之势、强教学科研之基、奔应用大学之的转型发展思路,并制定了相关发展目标任务,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层次凝聚共识。

以三项战略深化转型发展,通过特色发展突出应用型和航天特色,通过协同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三项建设保障转型发展,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通过配齐配强教师队伍,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在调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共建实习基地,夯实条件保障建设;通过深化科研分类评价、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方;学分制改革等,深化政策环境建设。

以三项改革推动转型发展,通过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优化培养方案,全面推进模块化课程教学,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实施分段式、嵌入式、订单式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核与评价标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价,注重能力考核、过程考核。



转型根本是制度

许昌学院 赵继红院长

许昌学院通过改革制度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转型发展。

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强化顶层设计,彰显转型发展理念,通过凝练办学理念、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明确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思路。

完善决策系统,确定转型路径。坚持稳定规模与优化结构,重点发展与整体提升、内涵建设与基础建设、强化特色与协调推进相互统一。完善专业与专业群、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平台与环境、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努力建成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与区域主导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文化高度融合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调动职能系统,推动转型发展。学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努力构建与应用型办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学校制定修订了40余项教学改革方案和管理制度,构建完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迈向新台阶。

优化支撑系统,保障转型发展。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部署,紧密联系学校教师、人才、财务、资产的管理与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实际,系统梳理工作制度建设情况,健全机制、总结经验、巩固完善,把制度建设的过程作为深化认识、增强执行力的过程,努力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内涵提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深化合作系统,加快转型发展。学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转型发展为契机,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切实解决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教师互聘互派、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关键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协同创新的校地合作长效机制”。

健全评价系统,助力转型发展。通过健全和完善评价制度,深入推进目标管理,强化目标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构建起了教学质量考评、教师绩效考评、干部年度考核等专项评价与校内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转型发展。

(通讯员  兰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