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应用型高校要转型发展?请先解决好这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8-07-3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国家进入新时代,教育进入新周期,科技革命孕育新未来,这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但高校如何做好转型,以更好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第八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指出:“国家推动产教融合的目的,是希望应用型高校能够与产业和企业有更深层次、更密切的合作,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培养受欢迎、“抢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应用型高校这个培养人数最多的高校群体,作为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中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新的境界。”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指出:“我们要立足应用型高校这一定位,以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将转型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深入推进内涵建设,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转型发展与产教融合有什么关系?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陈锋

无论是转型发展还是产教融合,实际上都是根据国家教育、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所提出。总结起来,三个“新”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三种力量,即国家进入新时代、教育进入新周期、科技革命孕育新未来。

国家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就是要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而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就是解决人的问题,产教融合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发动机问题。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和流程的改革,就是为创新提供动力。站在新的台阶上,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在创新动力和创新机制上的差距与不足,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挑战,这个挑战归根结底就是在新时代下,科技和人才的挑战,教育改革的挑战。

教育进入新周期——新周期的特点是质量公平。无论是“十三五”强调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还是产教融合文件强调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都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满足需求就是质量。但如果关起门来办学,学校就不知道需求是什么,因此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明确转型发展的需求。在这个新周期下,供需关系发生改变,出现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因此更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转型发展。

科技革命孕育新未来——新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现行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的技术基础。在科技革命下,高等学校正在失去作为社会经济中心的位置,科技、创新和知识的中心正在逐步地离高等学校越来越远。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区块链和脑科学发展是改变未来教育的技术基础。

未来的学校、未来教育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因此必须把这些技术综合集成来看,才能看清楚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哪。

 

人才培养结构怎么调?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人力资源开发处副处长 徐辉

当前人才改革是最紧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产教融合是激发我国人才红利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产教融合发挥着重要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课程和学术课程相互衔接,能够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是对人的职业生涯实现终身的培训,这种方式使人力资源能长久为一个企业进行服务。

推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校企共建课程质量标准,创新课程育人载体,找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痛点,实现精准突破。

在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背景下,我们在面对不断涌进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时要始终紧扣人才培养主线,把人才培养厚植在产业发展的土壤里,教育、产业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面对人工智能挑战,高校怎么做?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修全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集群突破,使教育形态正在孕育着历史性变革。当前人工智能要推进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发挥人工智能的1+N作用,创造一批新的产业化应用,同时在产业化应用过程中不断的迭代、优化和发展技术。

在构建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上,当前阶段发展人工智能必须以产学研协同推进为主要模式,对于大学来说,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小循环必须要打破,因为人工智能已经从之前的以实验室和学术推动为主的阶段转入到由学术界产业界共同推动的新阶段。

大学人工智能研发要与产业创新链紧密衔接起来,瞄向产业需求瞄向产业应用,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衔接和封闭循环,从不同角度和环节支撑国家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要构建一批开放的知识创新平台、开源软件平台、社会交流平台等,运用平台效应使研发项目产生的研发成果加速向社会扩散应用,从而带动社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和人工智能创新能力的提升,形成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整体进步。

在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方面,人工智能领域需要综合性人才,因此需要系统性的培养,包括知识层面,比如数学,模型、算法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系统性培养,才能满足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的需求。当前阶段既需要推进人工智能进入产业化,同时也需要推进技术攻关。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产业界和大学紧密的绑定,协同攻克难点问题,因此技术突破,人才培养需要以产学研协同方式推动。在技术迭代加速、创新周期缩短的情况下,必须构建一种大循环的产学研协同的技术研发模式,瞄向产业前沿产业应用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


评估标准怎么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 孙诚

 产教融合是激发我国人才红利的重要途径,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改革方向。要加快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必须要走多元化道路。在推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快制定适应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标准与配套措施,响应高等学校分类型、特色化发展的目标,对定位于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办学依据,并对这类高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以评估促进其改进办学,提高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制定的评估标准要突出应用型,所有指标应均为反映应用型高校关键特征的核心指标。要具有指标方向性,对于一些定量指标,若高校虽然没有达到定量标准,但发展特别有特色、有影响的,专家可酌情加分,尽量避免一刀切,推动高校多样化发展。

标准要具备拓展性,学校可提出超越于本标准中涉及的指标数据,由专家决定是否作为扩展性的标准用于评价高校办学质量,推动高校特色化发展。

(通讯员  兰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