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看看TA们眼中世界的模样!

发布时间:2019-06-2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我们站在孩子的“高度”陪TA看世界,建造他们眼中的纯粹、自然、趣味无限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尊重和关爱。

如何设计更加符合未来、更加符合幼儿的第二个“家”?本期为您带来精彩的分享!

幼儿园建筑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六大趋势


让幼儿园成为孩子的第二个家

园舍柔和的色彩、适龄的布置都会减少幼儿入园的焦虑,给幼儿以安全、温馨的满足感。因此,在幼儿园设计时,不仅要处理好生活单元及功能用房的每一个细节,更要为幼儿创造更多适度安全且有趣的“非正式空间”,以便孩子们用于游戏、玩耍和学习。


比如,在公共空间的节点处,可用特殊的颜色、造型、材质、符号甚至自然光进行标记,使每一处空间都能让幼儿从视觉记忆上进行区分的同时带给他们兴趣和快乐。

对话在这里自然的发生

为了激发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建筑空间作为第三位老师的作用便不可忽视。

幼儿园的教学不仅仅在具有明确的领域感和功能性的生活单元及功能用房中进行,也可充分利用围合式、连廊式、错层式等各式各样、丰富组合功能性质相对模糊的的公共空间为幼儿甚至成人营造便于停留,便于发生对话的场所。

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曾说过:“人类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又塑造了人类”。公共空间的设计以幼儿为中心,在平面布局中提倡形成各类形式的中庭、共享空间、幼儿公共展示空间和戏剧表演空间,增加幼儿、教师、家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把幼儿和家长们的想法充分融入到幼儿园的学习、建设和发展中去。

未来,幼儿园也将更加突出园舍同社区和家长的联系,模糊建筑空间、家庭和园所甚至课内及课外的界限,使所有交往和社会化学习的过程顺其自然地发生。

空间的多元化演绎

0~7岁是幼儿对色彩、形状、空间的认知最为关键的时期,儿童对环境的反应比成年人更为直接和活跃。

未来幼儿园建筑设计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些趣味空间,从空间属性、尺度、材料性能及美学感知上,利用一系列以儿童身心发展为本的设计手段获得多样化的空间环境,如图书角,大空间内的小木屋,涂鸦墙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

另外,还需要关注一些性格内向或害羞的孩子,使其能够找到适合短暂停留、观望、恢复情绪的过渡性小空间,并保证这些空间在老师视线的可及范围之内。

(日本冲绳花园幼儿园公共空间)

幼儿园门厅除包含办学标准必要的房间外,宜考虑设置宣传栏、展示墙、家长接送空间、幼儿物品收发台、餐饮公告台、身高体重测量等区角。接送空间要能满足接送人员的空间需求,又要能提高幼儿园的整体品质,可将现有功能与接送空间相结合,设置独立于幼儿区的交流角,为家长、教师及幼儿间提供一个在园交流场所。

幼儿使用的走廊在设计时需考虑幼儿奔跑、活动的宽度。走廊两侧宜设置便于环创的墙面或可采光观景的窗及格栅。走廊放大空间属性中性,预留给未来使用者进行精细化布置。同时鞋柜及寄物柜可置于生活单元入口处,也可置于走廊空间,方便教职人员清点班级人数的同时也便于幼儿维持活动空间的室内清洁。

另外,参观流线可结合夹层、走廊设计,并设置与生活用房相互观察而隔绝噪音干扰的玻璃隔断或窗口。

精妙的“灰空间”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结合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其能使人对内外空间的变化起缓冲作用,并能使室内外环境相互融合。在幼儿园,“灰空间”可以在炎热或阴雨气候下为幼儿提供尽可能接近自然的游戏空间,是室内空间的延伸。同时也为幼儿心理提供了一种介于提供保护又能够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场”。

考虑建筑的地域特征,宜结合生活单元贴临建筑设置一定的缓冲空间;在北方可设置有采光屋顶的内庭院,在南方地区则可采用出挑深远的檐口围合出露天的内庭院。方便幼儿停留的同时,提高了教师安全监管的可能性。园所出入口结合建筑门厅设计,南方地区可将一部分门厅功能置于出入口外的缓冲空间。因地制宜,也可结合幼儿生活用房的入口设置入户花园;设置通往班级入口的室内玻璃廊道,以便教师布置自然区角。


防护与挑战的平衡

幼儿园设计必须执行“安全适度”的原则,以保证园内每一个场所相对的安全环境。鼓励结合公共空间或建筑屋顶、平台,利用高差设置坡道、滑梯、爬梯、洞穴、绳网、甚至是特殊障碍物等游乐设施,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会适应不同空间环境的变化、学会躲避障碍、学会挑战一定的极限。

其中出现的各种栏杆应有防止幼儿攀爬,卡住肢体的措施。设计的障碍物要进行软包处理。在需要提供视线交流的位置,要保证幼儿高度的视线通透,避免设置横向遮挡物。

绿色智慧的守护

幼儿园建筑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供能,在减排降耗的同时为幼儿普及能源意识。比如,幼儿园建筑可在园所入口处设置向使用者展示能源的使用及消耗情况的电子屏。另外,可在幼儿园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太阳能热水、采暖空调系统等)、地热能(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等)、风能、空气能等。还可引入能源管理系统,对园所能耗进行分类计量、节能分析和节能指标管理。从供需两方面同时实现管理的优化和提升。

同时,幼儿园设计时应考虑未来信息化及物联网的使用,用于满足园所教育及管理的需求。比如,在幼儿园设计时,在公共空间中考虑平板电脑推车、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放置空间及接入条件;在班级内设置或预留电子白板条件,用于教师授课。

标准配建制度下产生的千篇一律、毫无创造性的幼儿园建筑,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基础教育的高质量需求,人们需要更加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激发幼儿潜能,以适应未来的人才幼儿园。需要有更多能够被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效利用和进行课程创新的人性化建筑空间。

(本文选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实验研究条目成果,作者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林琳,工程设计二所主任建筑师龚坚,原文有删节)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