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102项统计指标,勾画教育万象丨大统计与大数据

发布时间:2019-11-22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本篇将为您带来《102项统计指标,勾画教育万象》。


本期课程,课代表针对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关注重点,为你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解读。

本期内容来自于课程:

『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培训课程』

特邀专家

张振助  教育部教育统计专家、上海市教科院研究院副研究员

崔吉芳  教育部教育统计专家、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包含哪些指标项? 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单项统计指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

主要内容

指标体系分为综合教育程度、国民接受学校教育状况、学校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科学研究等5类102项评价指标,分解为368个具体指标。

每项统计指标由定义、用途、计算公式、数据来源、指标分解、适用范围、指标释义和局限性构成。


以常用指标“生师比”为例——


定义:是指某学年内某级教育中每位专任教师平均所教的学生数。 

用途 :该指标可用于反映教师数量充足程度,经常用作教育质量的替代指标。 

公式:生师比=某一级教育在校生总数/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总数 

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指标分解:分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分城乡(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校除外) 

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校级(普通高校不适用于地级和县级) 

指标释义:该指标值越高,表明每位教师平均所教的学生越多,相反,生师比越小,表明平均每位教师所教的学生越少,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局限性:该指标主要反映教师数量的充足情况,而其他一些因素,例如,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经验、专业背景、教学方法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任何一项统计指标所表现出的定量数据并不一定能够完整地反映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指标在进行监测和评价时都有其确定的使用范围,扩大或者低估它的作用都是不妥的。因此,在使用统计指标时,既要看到指标的积极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到指标的局限性,合理使用统计指标。

关注重点

指标体系关注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条件保障、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方面


下述指标重点关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效益、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校医疗、卫生、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