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教育、学校规划建设 > 区域教育、 学校规划建设
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图景丨公开课笔记⑬

发布时间:2020-05-2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今日带来公开课笔记第十三讲——《教育十四五规划系列公开课笔记》。

专家:张治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教育变革的技术社会背景

当今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颠覆性变化日益显现,将信息技术作为实践途径的教育领域也随之受到重大影响。近年来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普及率不断上升,移动学习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学校的教与学方式也随之变革,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形成依赖。特别是最近几年,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在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学校教育必定要产生巨大变革,适应新的社会时代背景,即:

活法已变,学法必变。

学法已变,教法必变。

教法已变,学校必变。

技术和社会背景发生变化,原有的教学内容不适应时代。从社会科学角度分析,教育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运动和变化由经济基础决定。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信息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便捷,进而驱动了信息对称时代的到来,生产力发展让人们从维持生存的物质生产中逐渐解放,人们更渴望社会参与,从而促进了人与人关系的深刻变革。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如今,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已经为教学提供了变革的基础。

洞悉学习变革的趋势

学习已经具备了变革基础。移动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web2.0技术的整合开辟了移动网络网环境下个性化学习和泛在学习的新方向。从交互技术到物联网技术、地理定位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整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情景的构建,开辟了互动、体验和探究学习的新方向。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进展与技能水平的评价创建了全新的评价模式。需要立足信息技术,做好规划,为未来的教育变革做好准备。

当代教育三个主要发展方向。一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教育新模式。二是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常态。三是ICT面向人人支持个性化学习。未来的教学,从用经验说话转向用数据说话,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同时并存、互为补充的混合教学模式。基本知识的传授将逐步被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网上学习替代。课堂将成为应用互动、体验和探究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场所。需要做好规划工作,推动教育紧跟时代步伐。

教师将要面对三个主要挑战。一是重新定义教师专业发展。二是重新确立真正重要的学习内容。三是重新跨越动机鸿沟。在信息对称的时代,教师从舞台上的智者变成边上的向导;教育评价不仅测量考试成绩,还要能测量学生是否具备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团队合作和创造性等复杂能力;未来有自我激励的决心,能够持续利用一切数字化工具去创造、合作和学习的人,将会走在时代的最前列。需要做好规划,帮助教师应对未来的挑战。 

学校必须适应信息社会和智能时代。在未来,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将要面对和处理海量的信息知识。同时,信息对称程度越来越高,个性和创新为新时代的标志,学习不再成为生存需要,动机鸿沟也更加凸显。各级各类学校边界越发模糊,教育者角色边界不清,教育服务跨界成为新常态。需要做好规划,促进学校适应未来。

智能时代教育的十三个场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智能时代的速到来,未来学校发展将突出个性和创新,从知识的传播与消费转向知识的创造与分享。学校也将从适应农耕文明的1.0版、从适应工业社会的2.0版,进化到适应信息社会和智能时代的3.0版。未来智能时代,是学校3.0时代,已知的教育模式加速颠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评价体系、教师角色等革新都将促进学校的加速迭代。

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一个时期,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以更高更长远的目光审视未来教育的场景,为教育规划工作更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供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去标准化、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主流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估不仅要关注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在哪里学习、学了哪些课程,以及在学习中创造了什么、分享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分数不足以描述多样化的学习轨迹。

每位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人工智能+教育”——使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当前,许多行业企业已经投入“AI+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进课堂将替代大量讲授型教师。传承知识的工作内容将会被人工智能、被机器所承担。传统教师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学习的陪伴者、动力的激发者、情感的呵护者。

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智能时代,知识图谱使自适应学习得以实现。知识图谱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图谱就是人工智能进步的阶梯。将来,知识图谱会嵌入学习系统,让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每一项教学业务都可能外包。智能时代的学习资源与服务供给更加多元。在不远的将来,学校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可能被技术公司瓜分,课程外包呈常态化。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对学校围墙发起攻击,瓜分学校的业务,无论是英语,还是数学等传统学科,或是歌剧、网球、STEAM课程、钢琴课等小众课程的教学服务,会逐渐由专门公司承揽。

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在未来,学校将成为一种虚实结合的复合体。虚拟学校是一个全体民众共建、共享、共治的教育平台,是社会的基础设施,像空气一样可免费使用,实行基本教育资源的免费供给。人们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获得虚拟学校的智能服务,虚实交融的泛在学习无处不在。

每一种学习都会被记载。屏读将促进认知方式发生变化。屏读绝对不是简单的读屏,而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当学生在读屏幕时,屏幕也在读他。读什么?读他的眼球运动、表情变化、手指在屏幕上的动作。屏读将成为常态,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会极大提升认知效率,让个性化学习服务成为可能。

支持面向人人的个性化学习。在未来,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每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路径将被记录。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形成分析结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学校将为学生按需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每个人的学程都是定制的。学习不是特定阶段的统一任务,而是成为人生的一段旅程。在未来,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实践中感知和内化。学校应与外部世界保持积极的连接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企业、社区、工厂、政府机构、大学、自然界、博物馆……这些来自真实世界的力量会促进学生自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连接,良性互动。未来教育的周期更加弹性化,学制更加灵活。

每一种学习方式都被尊重。未来学习场景将会发生各种变化。以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了时空局限性,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在线学习。学生不再追求学更多的知识,而是学习方式要多样化,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每一场教育都注重协作共生。未来学校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学生之间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互协作的学习伙伴关系。协作学习可以联结人与人的大脑,凝聚多人智慧,共同解决同一类问题。学校就是要与人的天性的合作,呵护好奇心、宽容好玩心,善用好胜心。学习将从竞争逐渐走向共生。

每一个家庭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场。家校共育将成为教育治理的主阵地。家长的全方位参与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界正在被消解。学习中心将实现小规模化,未来的教育治理将从学生个体转向家庭,教育管理者通过影响家庭教育场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每一种教育装备都趋向智能化。在未来,技术和资源将深度嵌入学习系统,教育装备智能化改造将成为主流趋势。跨界融合是未来学校的重要特征,为社会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产品搭建形成智慧教室,教学环境、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个要素都将发生全新的改变。

每一所学校都被隐性课程环抱

学生将会有更多的展现与互动平台。社会环境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会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未来的学校会被越来越多的隐性课程所浸润。

▋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