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按下“快进键”

发布时间:2019-03-26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同时,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这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按下了“快进键”!

 

产教深度融合破题人工智能发展瓶颈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是关键。但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还不成熟,存在着缺乏教材、缺乏师资力量等问题。

人工智能学科设置如何更科学?人才培养如何更能与市场需求接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何破题,已成了业界学界关注的重点。

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引企入教”,鼓励把企业资源引入高校的教学环节。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并指出,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

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有业内专家直言,想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落地,推进校企合作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步。

“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

2018年1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该项目是贯彻落实《意见》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聚焦我国人工智能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个产教深度融合项目,旨在建设一批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项目实施方在“大平台+”战略的指引下,以服务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整合多方资源,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区域的全新供应链体系,服务于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与校、企、政三方利益及资源共享。

目前,项目已确认28所院校为首批项目试点学校,其中19所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

 

学科设置无缝对接产业需求

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由人工智能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紧密贴近市场需求、贴近产业发展、贴近生产过程,推动学院由传统理论型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毕业生能力与行业人才要求的无缝对接。

• 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参与学生学习过程,校方主要负责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企业主要负责人工智能课程及项目实践实习课程实施的教学任务。

校企合作双方持续优化落地内容,以保障专业实训环境与实际岗位技术应用同步。

• 师资队伍——项目实施方派工程师来学校教授专业实践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到企业完成,以“项目驱动式”模式完成实践环节。

• 培养方式——由合作双方共同设计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研发符合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形态配套教材。

• 创新理念——加强双创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行业比赛指导,并由项目实施方引入风投机构和创业基金,提供创业孵化等服务。

• 实习实训——教学案例、企业真实项目植入教学过程,学生的知识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应用科研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 就业保障——项目实施方为毕业生推荐产业企业实习与就业的岗位。

 

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人工智能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本土企业、服务技术创新及服务学科建设为宗旨,积极推进枣庄市智能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工程机械、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枣庄被工信部认定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正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同时提出了打造智慧枣庄的建设目标,并以电子政务、智慧服务、智慧产业、城市运行管理4大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培育一批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释放创新红利、数据红利和市场红利。

电子政务方面——为枣庄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及人才培训服务。

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融合创新方面——与鲁南大数据中心合作,提供经济信息咨询服务、代收电费等民生服务,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智能产业化方面——积极推进枣庄市智能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工程机械、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智慧产业生态培育,将以数字化工厂为基础,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系统,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智能化工厂。

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行动方面——将在枣庄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构建等方面提供支持与服务。

(通讯员  李广平)